弥合数据鸿沟助力可持续发展
2024年07月23日 1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7月23日第2939期 作者: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巴苏·昌多拉(Basu Chandola)于该机构官网发文,探讨了数据鸿沟的存在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当前人们为弥合这一鸿沟所做的努力以及推动缩小这一鸿沟的关键因素。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应用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改善公共服务到支持普惠金融,从提高农业效率到促进经济增长,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重要贡献。然而,应用数字技术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例如数字鸿沟。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差距进一步趋向两极分化,多年来一直被广泛讨论,围绕弥合数字鸿沟必要性展开的相关论述也很常见。然而,数字化转型引发的另一问题——数据鸿沟则较少受到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数据鸿沟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有学者表示,现有的学术研究突出了数据鸿沟的两大要素,其一是大数据的获取和所有权,其二是使用这些数据的技能和能力。数据鸿沟的另一种理解与数据收集有关,可被概括为“收集和使用足够数据的个人和社区与未能收集和使用足够数据的个人和社区之间的差距”。然而,还有一种定义将鸿沟限定在“有资源和能力访问和使用政府公开数据的人与没有这种资源和能力的人”之间。昌多拉认为,在尚未形成统一定义的情况下,数据鸿沟的范畴应保持广泛性,尽量涵盖数据的收集、所有权、技能、能力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不对称。

  数据有助于改善问责制、提升透明度、优化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和动力。将数据提炼为有用的信息可助力识别相关趋势,从而支持有效的和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过程,并改善公共服务。昌多拉表示,从广义角度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发挥数据在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的潜力。首先,不同的数据来源可以补充正式的统计数据,用以衡量、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并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其次,从不同来源的数据中提取具有公共价值的信息,可用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例如,地理空间数据的使用可用于提高农业效率,推动实现“零饥饿”这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数据鸿沟的存在可能严重影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昌多拉对此解释到,缺乏关于社会某一方面的数据,以及缺乏获取数据的机会或分析数据的能力,将会使现有的差距更加严重。新出现的数据鸿沟则导致了显著的发展鸿沟,这日益成为不同平台和机构共同关注的议题。

  昌多拉认为,为了弥合数据鸿沟,首先,全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承诺和合作至关重要。虽然国际社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效果还相当有限。因此,有必要采取综合办法弥合数据鸿沟,以确保数据带来的益处得到公平分配。这种方法需要侧重于能力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和数据集,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从而支持以数据为基础的方法助力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具有数字知识和数据素养的人才库非常关键。这样的人才库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以确保不同的视角被嵌入数据解决方案中,以期减少偏见和歧视。再次,增加投资以支持数据生态系统建设、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弥合数据鸿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最后,适当的数据治理框架对于缩小数据鸿沟也不可或缺。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