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学术成果需呈现更多数据
2024年04月08日 09: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8日第2867期 作者:练志闲/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人们通常会利用科研发现帮助自己决策。美国密歇根大学官网近日报道称,该校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媒体在进行学术报道时没有写明研究结果的数值大小,读者在评估其现实效果时产生偏差的风险将明显上升。相关论文《外行人评估科研发现时的实际显著性偏差》近期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作者为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普里蒂·沙赫(Priti Shah)和助理研究员奥黛丽·米哈尔(Audrey Michal)。

  沙赫和米哈尔开展了两项线上研究,参与者数量为800人。研究问卷中提到了一系列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其中一组参与者的阅读内容模糊了正面作用的量化结果,另一组参与者的阅读内容则明确了影响的具体数值。该研究发现,同了解到某项措施的影响幅度微不足道(如“A组的成绩提升幅度比B组高2%”)者相比,仅了解模糊信息(如“A组的成绩提升幅度比B组高”)的人更容易支持这项措施,且在支持程度上和了解到显著性较强的正向变化(如“A组的成绩提升幅度比B组高10%”)者有相似的表现。

  沙赫和米哈尔发现,如果学术报道中没有提及关于科研发现影响幅度的具体数值,读者可能会高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与影响力。米哈尔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在媒体报道中了解到的科研发现作出决策。然而,作为外行人,他们倾向于假定科研发现具有重大影响,对其影响的判断可能会好于现实情况。当数值信息缺失时,读者容易误认为某项研究结果是一项有意义的重大发现,即具有研究人员所称的“实际显著性”。在这样的错误认知下,他们可能会根据有限的信息采取无效的健康、饮食及其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与此相反,以透明的方式描述研究结果的幅度,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该研究表明,在报道中不具体说明科研发现的影响幅度,可能会对公众造成误导。米哈尔表示,学术方向的记者可以在报道中更详细地呈现数据,使研究结果更加公开透明,或提供额外的背景知识帮助读者理解数据的意义。学术报道需要综合多种方法,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科研发现的真实影响。

  (练志闲/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