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
2023年12月20日 09: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0日第2798期 作者:刘得手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元首会晤。这是继2022年11月14日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之后的又一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习近平主席时隔六年再次访美。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剧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关系又一次处于十字路口。因此,这次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举世瞩目,意义重大。

  重视美国对华关系定位

  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这一立场与美国2017年底以来不断推动的“大国竞争”战略,特别是对华“竞争”战略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一直反对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及推行“大国竞争”战略。这是因为“大国竞争”,顾名思义是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这种竞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具有不容否认的零和特征。因此,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大国合作”在相当大程度上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在新冠疫情不断蔓延的紧急情况下,特朗普政府选择加剧对华“竞争”而不是对华合作;在乌克兰危机加速演变的背景下,拜登政府仍聚焦对华“战略竞争”,就是生动的体现。

  中国反对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及推行“大国竞争”战略,这是基于从历史、现实及未来三重维度的考量而形成的立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国竞争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大多与争霸战争密切关联,而且反复上演。两次世界大战和将人类推向核战争边缘的冷战都是大国竞争留给人类的惨痛记忆。就中美关系而言,纵观中美关系历史,无论是美国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还是其上升为世界头号强国,都不是以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为前提的。历史上,“竞争”不是中美关系的一部分。

  近70年来,从美国对华关系定位的视角来看,美国相对积极的对华关系定位有助于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反之则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杜鲁门政府对华采取敌视政策,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而加以孤立和遏制,导致中美两国近20年的相互对峙。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政府酝酿对华政策的重大改变。1970年2月,在其向国会递交的第一份外交政策报告中,尼克松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显然,这一新的对华认知为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及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埋下了伏笔。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政府总体上确立了相对积极的对华关系定位:从里根时期“友好的非盟国”关系到克林顿时期“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从小布什时期“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到奥巴马时期构建“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在此前提下,中美两国关系虽经历风雨,但基本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

  透过历史视角,意在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也是为了表明,美国对华关系定位对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影响,重视中美关系就不能不重视美国对华关系定位。同时还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竞争战略陷入西方传统思维定式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局部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这一切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于中美合作的引领、示范作用充满期待。即便是美国的盟国和伙伴国,也不愿看到中美关系紧张加剧,不愿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队。可以说,“大国竞争”不仅破坏合作,而且极易演变为对抗甚至冲突。就中美关系而言,此轮两国关系紧张源于美方单方面发起并推动的“大国竞争”战略,致使中美关系长期为“竞争”所困。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宣称“大国竞争”卷土重来。此后,特朗普政府加紧推行“全政府对华战略”,致使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严重阻碍,两国关系遭遇严重困难。2021年1月拜登政府执政后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竞争战略,不断强调与中国的所谓“激烈竞争”,致使中美关系持续为“竞争”所困,难以实现建设性突破。

  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是其战略思维上的倒退,根源在于陷入了西方传统思维定式,坚信“国强必霸”和“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因而对于所谓“中国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充满焦虑。本着冷战思维定式,美国将对华关系曲解为以意识形态之争为核心、以科技竞争为重点的全方位“战略竞争”关系。

  实际上,美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既不符合两国关系的事实,也不符合两国的利益。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因此,为这对关系贴上任何单一“标签”都是片面的、不恰当的。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济深度交融,互利互惠。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 2019年“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了164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占美国出口的6.5%。对中国的出口为美国提供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在美国投资的中国公司雇佣了超过12万名工人”。根据美国商务部2023年2月7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超过69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上述数据以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现实表明,“大国竞争”战略既不符合时代的底色,也不符合中美两国经济上相互依存的事实;既不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和期待。

  合作是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会异常艰巨。一是要管控迅猛发展的科技,以防其反噬人类。布朗大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飞跃:从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活,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未来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需要发挥更大作用,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服务于更大利益。二是合作应对不断增加的全球性风险,以维持可持续发展。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1月11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未能缓解气候变化”和“未能适应气候变化”被列为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风险,排在其后的风险依次为“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为了弥合全球治理中存在的差距和不平等,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振兴多边体系,加强在应对重大挑战上的国际合作,联合国预计于2024年9月召开“未来峰会”。上述报告表明,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凝聚共识、同心协力,一起应对迫在眉睫的共同挑战。然而,如果国际社会背负着“大国竞争”走向未来,科技只会更多地服务于“霸权之争”而非人类福祉,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国际合作也会被严重削弱。因此,面向未来,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除了加强合作,别无选择。

  就中美关系而言,中美两国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交给下一代,取决于现在两国如何定义双方之间的关系,如何以负责任的合作取代“负责任地管理竞争”。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大国竞争”是一条不归路。在“大国竞争”的路上,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必然会不断缩小,竞争、对抗面将不断扩大,稍有不慎,极易演变成冲突的结局。

  透过未来的视角是为了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以不容回避的事实表明,合作而非竞争是中美两国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中美两国不仅彼此要加强合作,还要引领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富有成效的多边合作,同创美好明天。

  在美国旧金山与拜登总统举行元首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指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从50年中美关系历程中提炼出的经验,也是历史上大国冲突带来的启示,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但愿旧金山是这一努力的崭新起点——中美一道探索正确的相处之道,打破“大国竞争”的历史周期率,开创有益于中美两国和世界的未来愿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