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期刊目录
选择期刊期数
哲学国际化的理解误区与路径选择
作者:徐英瑾

  摘要:中国的哲学研究是否要走向国际化,以及如何走向国际化,国内学界存在着四大理解误区:第一,将“国际化”与“思想殖民化”相提并论,对国际化的研究方向总体上持消极态度;第二,认为哲学之所以要走向国际化,是因为哲学必须承担在国际舞台上为政府的具体举措进行直接辩护的任务;第三,认为哲学研究的国际化,其实质就是寻找合适的外语人才将汉语论文翻译为英语;第四,认为哲学研究的国际化,将以欧陆哲学为主要联合对象,因为欧陆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更为契合。澄清了这四点误区后,中国的哲学研究的国际化策略便应当在如下三个方向用力:在话题选择上,挑选那些既能够体现中国本土思想优势,又能够广泛引起西方注意的话题;在人才建设方面,大胆启用海外归国乃至外籍哲学人才;在平台建设方面,引入西方学术规范,建立更多的中国人自己主办的英语哲学发表平台。

  关键词:哲学国际化 发表平台 学术规范 分析哲学 欧陆哲学

  作者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