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旭光
20世纪国画人物画发展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精工与雅鉴之间的矛盾,两者的统一也构成国画人物画发展的基本进路。自宋代到清末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常为入雅鉴而放弃工、实。近代以来,引...
-
作者:
袁青
“静”范畴萌生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厚土壤,融汇了古代哲人对于生命本质与永恒时空的深沉思考。历代哲人于“至静”中寻求生命的归宿,以慰藉自由之灵魂。渐江山水画以其遒劲简淡的笔墨、举...
-
作者:
赵晋超
丝绸之路遗存丰富,是古代文明艺术、历史和文学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要资料,是探寻欧亚多文明间跨文化、跨地区交流的重要依据。其中的叙事元素更是为我们分析古代文明互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
-
作者:
史冰川
中国式审美即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审美取向和追求,其中蕴含着“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宇宙观、生命观、审美观。在中国式审美的形成过程中,以老、庄为首的道家哲学发挥了不可替代...
-
作者:
张培均
希罗多德的《原史》是对当时已知的整个世界的一项探究,给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带去异域的事物和观念。他所处的时代,希腊正发生巨大变革,两场大战正重塑着希腊智识人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希...
-
作者:
高媛
“侦探—侠盗斗智”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一种特殊情节模式。受西方模式的影响,将文本进行游戏化处理:一方面为侠盗设置兼具公开与隐匿的双重身份属性,既展示人物面向自身的考验,也体现...
-
作者:
王沂
图像小说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文艺形式,与口述历史有着诸多学理与气质上的耦合,不少优秀的图像小说作品正是基于口述史转换而来。它既是根据口述史文本而展开的内容提炼、情节编排、形象创...
-
作者:
陈琦
奈格里的艺术批评工作打破了艺术与政治的界限。他提出的“活劳动”理论,既是马克思所谓劳动的潜能态,也是包含艺术在内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潜能态,意为人类实践内含的创构性和变革性力量。...
-
作者:
程茜雯
“艺格敷词”是近年来颇受学术界关注的概念,始于对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研究,随后延伸至对多部文学作品的研究、对诗画理论的阐释乃至跨媒介话语系统知识学建构的探讨。不过,作为古典修...
-
作者:
黎耀文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用“假如生命是永恒轮回的”发出试炼,迫使所有人成为“小人”并在生存论意义上思考永恒轮回。尼采为这场试炼筹划了“虚无、粉碎、转化”三个结局,并在《查拉图斯...
-
作者:
吴越
齐泽克把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透过侦探小说审视拉康的精神分析概念。侦探小说围绕实在界展开,但最终回避实在界、回归原有的秩序,并以这种方式给予读者“剩余快感”。古典侦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