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与画的多重表达——兼谈《晴峦萧寺图》的时节
作者:何欢欢
摘要:传世名画《晴峦萧寺图》之题与画的多重表达及其可能理解具有值得探讨的学术价值:如果因为“萧”“寺”二字而储备了“萧疏”“淡泊”的认知前提,那么《晴峦萧寺图》中的“蟹爪”就是枯木衰败;如果带着“李约买萧字”的系列“背景书”去读画,那么“萧寺”就不再萧瑟清寂,而是隐喻着艺术的狂热和无价;如果意识到晚清徐渭仁所定名的“晴峦萧寺”与画作本来无关,那么山水就成了《金刚经》所说的“世界”。对于习惯了通过文字来表达自我、沟通他者的常人来说,与画相关的每一个字符都会成为理解的关键。因此,在用文字表达去复述或者阐释绘画表达时,由知识形成的理念往往预先决定着审美取向与价值判断,而由“语词”和“画境”两方面所形成的多重表达,最终却被化约于一个“题名”之下。
关键词:《晴峦萧寺图》 语词 画境 画题
作者何欢欢,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杭州3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