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al household poverty dynamics in the Far-Western Hills of Nepa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内容摘要:与很多文献中的描述相反,持续贫困并非静态性的,认识这种动态性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多类别逻辑回归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以把握尼泊尔西部偏远山区农村的贫困动态。多类别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较为偏远的梅劳里农村发展委员会辖区,女性户主家庭、户主为年长男性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抚养比较高的家庭、参与社区组织程度较低的家庭所面临的长期贫困风险要明显高很多。二元逻辑回归将暂时贫困分解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种姓(OCs)家庭和梅劳里地区的家庭陷入贫困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他们获得的社会经济资源相对有限。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增加了家庭陷入贫困的风险。相反,家庭户主受教育年限越多,就越易于摆脱贫困。因此,要想解决长期和暂时贫困,有必要将扶贫计划的重点放在相对偏远的农村和职业种姓家庭上,促进教育,创造就业。另外,引入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临时救助计划和弥补相关损失的保险计划,也将有助于减轻暂时贫困。〔曲云英译〕
尼拉杰·普拉卡什·乔什(Niraj Prakashi Joshi),博士,广岛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生院(IDEC)副教授,参与了Taoyaka和平共生社会创生项目。研究兴趣包括农村生活的变迁及其动因。Email: nirajpj@hiroshima-u.ac.jp
鲁尼·皮亚(Luni Piya),博士,广岛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生院副教授,参与了Taoyaka 和平共生社会创生项目。研究兴趣包括农村生活轨迹和原住民社区的文化动态。
凯沙夫·拉尔·玛哈尔扬(Keshav Lall Maharjan),教授,广岛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生院文化与宗教研究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