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特勒重构社会性别概念的批评及其启示
作者:范譞
内容提要:女性主义学术为对抗生物决定论,凸显性别的社会建构性,赋予社会性别(gender)以巨大的政治意涵,但同时造成了性(sex)与性别二元对立的学术倾向,使得早期性别研究成为一种非具身性的研究。美国女性主义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尝试对社会性别概念进行重构,取消性(sex)的自然性,把性意识(sexuality)视作社会性别运行逻辑的关键因素,以期达成“为性别开启更多可能性”的政治诉求。然而这种激进的概念重构受到了来自身体研究和女性主义哲学内部的质疑,其理论倾向、关注焦点、思考方式和政治立场等诸多层次都受到批判。本文梳理了这些批判,指出了其中对于性别社会学发展的理论启示。
作者:范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性别社会学、身体研究,研究兴趣为性别理论、儿童性别社会化、父职研究。著有:《“社会性别”概念的确立与解构》,《学海》2019年第5期;《“做性别”视角下育儿父亲的男性特质研究》,《青年研究》2022年第6期。Email: fan_xuan198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