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感与“万物自生听”
2020年07月06日 14: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傅修延

  摘要:“物感”指万物之间的感应。感应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以不限于耳根的“听”来指代,较之于其他感知,“听”可以让万物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彼此沟通。人也是万物之一,“人物”一词突出了人的物性,表明我们的古人早就注意到人与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物虽然为人所用,但也有衬人、代人、名人、助人乃至强人的功能。古代文论中的物感,指的是人作为万物之一与他物之间的沟通。“听无”为超脱耳根直诉心灵的体验,“大音希声”“渊默而雷声”等均为以静默来震荡人的内心耳鼓。“无听”包括无人之听与无闻之听:前者在古代诗文中常被用来暗示万物的自在自足与自生自灭,不是自然需要人类而是人类需要自然;后者虽为对声音的忽略,但被忽略的声音仍会若有若无地存留在意识中,为需要被关注的声音充当背景。与感应相关的万物互联已成为时下流行话题,自然科学如今尚未强大到能够解释万物之间的一切感应,与感应问题关系紧密的人文学科应当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奉献出自己的认知与思考。 

  关键词:物  人物  物感  感应  听 

    作者傅修延,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南昌  330027)。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