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均衡与非均衡”冲突新理论
2019年12月02日 09: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杨立华 陈一帆 周志忍

  摘要:冲突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共同研究的中心课题,但既有的经典理论主要诞生在西方,不仅缺乏本土性,也未能提供理解中国群体冲突的系统框架。在重新梳理经典群体冲突理论的基础上,或可提出基于“控制—反抗”逻辑的“公共均衡与非均衡”新理论,并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验证该理论。新理论阐述了群体冲突产生和解决的基本逻辑,可同时解释冲突发生和不发生,又能用统一的公式描述冲突动态演变的全过程,为理解和解决中国群体冲突提供了新框架。新理论认为群体冲突是不同事件主体在旧公共均衡被打破的情况下重构新公共均衡的过程。公共相对利益满足感、公共维持或合作意愿、社会总约束力、公共可使用反抗力、公共反抗机会、社会总刺激六个核心变量共同决定了公共均衡值的大小和社会的和平或冲突状态。当公共均衡值大于1,社会整体和平或冲突基本解决;小于1,社会出现冲突;等于1,处于冲突边缘;冲突发生、演进与解决是六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构建可包容公共均衡调整的强弹性社会应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目标,新理论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群体冲突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冲突  社会冲突  公共均衡  环境污染 

  作者杨立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871);陈一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191);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