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全球化新趋势”笔谈
2018年08月31日 10: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欧阳康 刘志彪 吴福象 李向阳等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围绕全球化新趋势召开了中美、中德、中拉高层学术论坛。本期邀请国内学者分别从全球治理、全球价值链、亚洲区域合作、产业合作路径以及地缘政治重大变化的视角,讨论“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化新趋势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哲学研究所教授欧阳康,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种质疑与误解,从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双向建设中提出问题与对策,主张科学合理地统筹世界和中国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全球治理变局。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刘志彪、吴福象认为,企业以制造业集群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需构建沿线国家共生共荣的价值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就业链,通过构造差异化要素技能水平和技术复杂度的匹配模型,并引入质量效用方程和种群竞争模型,提出中国企业双重嵌入的理论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向阳,分析了亚洲经济合作的“缺位”与失衡,包括其主要由全球价值链驱动,主体是中间品的加工生产及其贸易,缺少位于亚洲的最终消费市场;并将不发达国家排除在外;还缺少本地区大国推动的统一的自由贸易区安排;以及与亚洲经济合作相配套的自主安全保障机制的缺失。因此, “一带一路”以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正确义利观为建设原则,以实现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将填补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缺位”。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述存、副研究员顾春太提出,以山东省为重点,探索 “德国技术”与 “中国制造”强强联合的产业选择及实现策略。外交学院教授王帆提出,全球化正进入转型期,霸权国控制力衰落却 “卸责不让权”,加剧了责任转移带来的风险。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积极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的同时,对责任转移应保有更多理性与冷静,与多数国家一道,重塑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

  全球治理变局中的“一带一路”    欧阳康

  “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    刘志彪  吴福象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缺位”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    李向阳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德产业合作——以山东省为分析重点    张述存  顾春太

  责任转移视域下的全球化转型与中国战略选择    王帆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