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究
2018年03月01日 10: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韩庆祥 陈曙光 张异宾 蔡昉 王利明 谢春涛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和陈曙光认为,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逻辑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判断,具有充分的历史根据;“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伟大事业、奋斗目标、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贡献五个方面,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认为,只有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高度,才能真正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创性及其深远历史影响。这体现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战略思维;从认识历史规律出发,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重大政治判断;从矛盾论角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前提;从人民群众历史观,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宗旨;从哲学世界观,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大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昉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为经济学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分析和理论提炼提供了丰富素材,但是,关于改革发展成功因素的一种流行研究范式,仍然是以新古典经济理论和话语作为圭臬作出的理论解释和评价。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于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正确阐释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相互关系和推进逻辑,在实践中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是新时代对于法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法治层面,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期待与法治建设发展尚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制的新时代法治建设宏伟蓝图,在价值取向上,新时代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在总目标上,新时代法治建设总目标是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在方法上,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以良法保善治。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部署,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政治、思想、组织、实践上提供了切实保障,是新时代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阐释  韩庆祥 陈曙光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张异宾

  中国改革成功经验的逻辑 蔡昉

  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问题  王利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谢春涛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