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与体之辩”到“体与理之辩”——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范式之嬗变历程
2017年05月04日 14: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贡华南

  摘要:随着“形”到“形而上”的演化,先秦哲学确立的“形”范式遂逐渐转换为“体”范式。魏晋之际,新形名家再度崛起,高扬“形(名)”。作为对此的回应,其他思想家则分别从儒家、道家立场出发,以“体”来拨正“形”。王弼将“形”与“体”划分为两个层次,“形”为实存之“然”,“体”为“所以然”,从而使“形”彻底被贬抑,“形体之辩”最终自觉确立起“体”范式的主导地位。宋儒一方面以“未尝无”、“见在底”与“合当底”统一来诠释与规定“体”,继续推进相应思考;另一方面,将“理”提升至“所以然”与“所当然”的统一,进而以“理”规定“体”。作为“所当然”的“体”被用于摹写“人”,但不能用来描述“物”,“体”的描述功能被挤压而受限。由此,“理”压倒“体”而被确立为新的思想范式。从“形与体之辩”到“体与理之辩”,“形”、“体”、“理”三范式的自觉嬗变,呈现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脉络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关键词:形  体  理  形与体之辩  体与理之辩

  作者贡华南,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上海  200241)。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