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交媒体推动科学传播
2019年02月18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18日第1634期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赵三乐

  近日,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博士亨特·海恩斯(Hunter Hines)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后科研人员萨丽·渥令(Sally Warring)在《自然》杂志官网发表文章,呼吁重视社交媒体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科学传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科学传播专业主任尚塔尔·巴瑞奥特(Chantal Barriault)表示,根据现在科研领域、企业和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急需能够进行科学传播的跨学科人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保罗·M.萨特(Paul M. Sutter)近日发文总结了科学传播的诸多益处,例如提高公众对某一学科的认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其更好地做出决策、打击反科学和伪科学思想等。在促进科学传播的诸多途径中,社交媒体的作用正在凸显。

  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

  “照片墙”(Instagram)是一款分享照片和视频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对上传内容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并通过点击“喜欢”(like)或留言评论的方式与其他用户互动。这款软件的算法相当于一个奖励机制,得到“喜欢”和回复越多的照片越容易被他人看到。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在这样的平台上分享实验室、实验现场、显微镜、数据资料的照片和科学家的自拍照片。上传的科研照片和视频激发了民众对科学的兴趣,令其与科学家产生了积极互动。海恩斯和渥令表示,有规律地发布新内容不仅能使民众更有参与感,也能促进算法对发布内容的推送,使其受众更广。海恩斯和渥令曾在该平台上与民众就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知识、智能生命和生物意识的本质、气候变化和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多个话题展开互动。“照片墙”不仅为他们积累了十多万粉丝,也为他们打开了与其他行业互动的大门,促成了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初创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合作。

  海恩斯和渥令意识到,相对于传统的出版途径,类似“照片墙”的社交媒体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对新研究和已有研究的推广都变得更加便捷。他们希望自己的“照片墙”能够提升民众对微生物和地球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并促进其他科学家重视社交媒体的科研分享作用。

  加强社交媒体管理

  2018年11月,一篇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琼·格鲁伯(June Gruber)执笔的文章《科学家社交媒体生存指南》(A social media survival guide for scientists)在《科学》杂志官网刊登。在该文中,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行为副教授尼尔·刘易斯(Neil A. Lewis)和哈佛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利亚·萨默维尔(Leah H. Somerville)等专家也结合自己的经验,为科学家使用社交媒体提出了建议。

  格鲁伯等人在文中提出,社交网络可以帮助科学家跳出科学界的小圈子,使其科研工作的受众更广。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如果科学家社交媒体账号粉丝达到1000人,其与教育机构和媒体合作的几率就会增高。一些科研机构逐渐意识到社交媒体的潜力,并开始构建科学家参与社交媒体的奖励机制。比如,美国梅约诊所把“社交媒体上的学术参与”囊括进了学术进步评判标准中。

  格鲁伯等人建议,科学家应尽量保持社交媒体账号“互粉”名单的多样性,其他科学家、实验室、团体、学术部门、企业、期刊和记者都是理想的“互粉”对象。不过,科学家也不应过分沉迷于社交媒体,毕竟真正的科研工作需要细心思考、深入探索以及耐心和坚持。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