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2019年01月14日 08: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14日第1615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张清俐

  2018年12月28—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在受访学者看来,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关键是要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动力。

  认识“三农”工作特殊重要性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布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一,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2018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060.95亿元,比2017年增长23.2%,增量重点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并加大各类资金渠道向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2018年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人以上。第二,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第三,坚持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道路。第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第五,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仝志辉表示,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我们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也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村改革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我国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主政治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兴国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方向明表示,发展成就还表现在: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农村新型经营体系加快构建,逐步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

  “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张晓山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不断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潜力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农民消费,为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将夯实全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

  落实“三农”工作硬任务

  国内国际新形势对当前我国“三农”工作提出紧迫要求。王兴国表示,当前“三农”工作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

  深刻总结经验与成就,充分认识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形势变化是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落实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张晓山告诉记者,第一,2019年,脱贫攻坚仍是“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硬任务,要切实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第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将粮食安全的基点放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着力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确保粮食生产潜能,确保急用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第三,农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增加农民收入要分类施策,尤其要注重补短板。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增长,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大有作为。农民增收最大的短板是财产性收入,增收潜力最大的也是这项收入。第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谈到如何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张晓山表示,“要从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上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首先,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通过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和教育培训,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其次,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实现公共服务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再次,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仅仅农村的要素要流向城市,城市的先进要素和优质资源也要流向农村。

  深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还须深度激发。张晓山表示,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要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这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基础的工作。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既要守好底线,也要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学习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深入推进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关于农村制度改革,仝志辉提出,首先应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乡村治理打下制度基础。其次是抓好“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的地方改革试点,利用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契机,在市、县层面上推出几个管用的模式,并给予持续的政策、人才支持。同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真正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城乡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制度供给。

  在王兴国看来,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新一轮农村改革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快推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全面生态化转型;推进理念创新,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作为农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增强农业竞争力。

  在方向明看来,要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者职业化、生产经营一体化。

  推动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是各地农村正在着力探索的重要方向。王兴国认为,要按照兼顾各方利益、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建立联结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方合理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红利,横向拓展农业多功能机制,积极发展“农业+”多种新型农业业态,提高农业增值效益。

  此外,张晓山建议,要推进乡村治理机制改革,建立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