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理论
2018年12月10日 08: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10日第159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定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书写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些变化给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对外开放新的内涵。中国对外开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伟大理论来源于伟大实践

  实践是理论和思想的源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冶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表示,中国经济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对外开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有两点尤其宝贵的经验。其一是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不因为遭遇困难走回头路,不因为环境变化走回头路;其二是循序渐进地实行对外开放,先开放商品和服务领域,然后开放直接投资领域,并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开放保持积极和审慎态度。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正是得益于上述两点经验,中国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借鉴西方国际经贸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伴随对外开放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对外开放内涵和思想渊源的理论基础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理论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卢进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对外开放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特定的国情和时代特定的发展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对外开放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为对外开放事业走向成功提供了理论指导。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表示,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鼓励在发展中先行先试,鼓励不同地区将理论付诸具体实践;它指导中国发挥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从未停止基于实践而继续发展的脚步,从而能够推动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

  为世界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事业,而且对于世界的发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斌认为,对外开放首先是一种敢于走出封闭、勇于迎接挑战的态度。实践证明,短时间内实行全盘对外开放效果未必好,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有针对性地、渐进有序地实行对外开放,效果更佳。中国选择走渐进有序的对外开放道路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学习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具体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卢进勇看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注重对外开放与监管能力相协调,注重对外开放与整个体制改革相配套,注重循序渐进与树立典型相结合。这些经验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王勇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和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新的发展理论和新的发展方向,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合作,寻求共赢,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推动对外开放事业不断走向深入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都要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张斌表示,对中国而言,对外开放不仅是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不仅是开放市场,还应该包括与国际规则的融合。在政府的职能定位、产业政策的制定等诸多方面,中国都应更加具有全球视角。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对外开放理论还必须指导国家更好地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需要积极维护全球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政策,实现利益共享,更多承担国际经济治理的责任。

  卢进勇认为,进入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对实践有着更强的指导作用。未来,我们应更加注重全方位开放,尽快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并用新时代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我们实行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让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走得更稳、更远,取得更大成效。

  王勇表示,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对于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牢牢把握对外开放这个方向不动摇,推动对外开放事业不断走向深入,引导中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进入发展更快、质量更高的轨道。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