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 孙倩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06日 08: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6日总第1590期 作者:周建军 孙倩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经济建设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中之重,针对经济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同时,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指明了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

  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为谋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就我国当前实际来看,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先富带动后富的经济发展理念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现实中由于地理优势和政策倾斜等原因,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这与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大相径庭。因此,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向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率提升的转型势在必行。二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行业产业空心化,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脱实向虚”,使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潜藏着不少风险。因此,淘汰落后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焕发新活力的重要方式。三是推动增长动能的转换。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于是,促进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已迫在眉睫。

  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就理论层面而言,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为构建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体系和发展模式提供了指引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同样不容忽视。首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已成功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如何突破经济增长障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亟待攻克的难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能从根本上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其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经济高质量增长变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路径。最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强国梦的根本要求。实现经济强国的伟大梦想,不仅需要庞大的经济总量,更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支撑,以加快推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进程。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

  当前,要尽快实现经济强国目标,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经济增长动能与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和核心。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切实了解现实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另外,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活动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的逻辑起点。二是以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区域的协调发展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也是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应从两个层次进行深刻变革:第一,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这既包括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城市内部城乡间经济的耦合发展。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带和区域市场,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实现经济平衡发展;推动农村三权分置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第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变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经济效率。三是以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为路径。合理引导经济发展预期和发展方向,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严格管控资本运行模式,严厉打击投资投机行为,促进资本回归实体经济。同时,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淘汰落后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扶植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方式。另外,积极推动产业内部结构向高效率方向转型,形成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四是以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驱动为手段。当前,应推动经济增长动能由要素驱动和人口红利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驱动。适当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技术变革引领创新能力提升,进而提升经济效益;加大教育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人力资本积累。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