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渐冷引关注
2018年12月03日 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3日第1587期 作者: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冯黛梅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人数直线下滑。美国历史学会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这种下降趋势不仅反映了就业市场现状,还是民众对专业学习目的长期思考的结果。

  金融危机加剧对专业“实用性”追逐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获得历史学本科学位的人数较2008年下降了约30%。尽管在这期间大学入学率有所上升,但是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仍然大幅下降。按照2007—2017年学生人数增长比例排名,历史学排在末位,而排在前三位的学科为运动科学、计算机科学、护理学。

  报告的撰写者、美国东北大学历史学者本杰明·施密特(Benjamin M. Schmidt)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改变了原来对所学专业的预期。不仅是历史学专业,其他一些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包括大部分的人文学科以及以定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科学学科,比如政治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施密特表示,这种下降趋势在那些以历史学见长的学校表现得更为明显。

  研究还发现,不同族裔的历史学专业学生人数下降趋势也有所不同。亚裔学生人数下降趋势尤其明显,而其人数比例原本就低于其他族裔。白人学生人数略有下降,他们约占历史学专业学生人数的71%。拉美裔学生人数与整体大学入学率一致;非裔、美洲印第安裔以及阿拉斯加原住民学生人数出现小幅下降。此外,女生人数的下降幅度要高于男生,历史学专业的亚裔女生下降幅度高达50%。“要注意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美国的亚裔学生而不是外国学生,也就是说他们是美国公民,而不是来美国学习的学生。”施密特表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历史课的内容有关。他教授的美国历史调查课程中的很多内容与亚裔关系不大。

  课程设计与职业需求存在距离

  对历史学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更多地考虑专业的实用性。但是施密特也表示,事实上,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一些专业不一定比历史学专业更利于学生就业。

  “自2008年以来,历史学专业人数大幅下降,波士顿学院如此,而且就我所知,其他大学的情况也如此。”美国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朱利安·布尔格(Julian Bourg)对本报记者表示,造成这个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下滑和本科生职业化的加强,后者是美国高校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趋势。美国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本科学位以及专业应该具备“实用性”,可以直接用于就业。但是,这种“职业化”趋势让本科文科教育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一直以来,本科教育鼓励进行广泛、全面的艺术、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教育,主张工作仅是人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人生还应该包括对历史、文化以及真理的追求,对美的欣赏等。2008年以后,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本科教育学费普遍高昂,接受本科教育需要考虑回报。波士顿学院入学率最高的专业是经济学、政治学和传播学。金融危机以来,历史学与文学等专业遇冷,而自然科学并没有受到同样的影响。

  关于历史学专业亚裔学生数量,布尔格表示,这个数字在波士顿学院很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希望从所学的课程中探寻他们自己的身份认同,而波士顿学院的历史课程并没有太多涉及美国亚裔历史。但是,这种情况也因学校而异。

  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卫·法伯尔(David Farber)对本报记者表示,堪萨斯大学历史学专业学生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且这一趋势与本科专业更趋职业导向有关。自2008年美国经济衰退以来,学生及其父母一直担心就业前景,所以他们希望寻求能够带来经济回报的教育途径,比如商科教育等。这种以工作为导向的专业选择倾向相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很大变化。当时的美国大学生更愿意利用大学的时间学习广泛的知识,以承担更好的社会责任。但是法伯尔认为,在美国顶尖大学里,即使主修历史学、哲学、政治学以及其他非职业导向专业的学生,也不用担心工作收入问题。

  历史学专业将呈多样化

  关于美国高校历史学专业如何发展,施密特表示,历史学专业人数变化的趋势可能意味着历史系未来将开设更多入门级的课程,供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或者作为公共教学课程。无论是作为专业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历史学专业都必须适应学生和家长的变化和需要。法伯尔建议,为了引导更多学生选择历史学专业以及其他人文学科专业,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为毕业后将要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