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理解中美战略差异
专家表示中美关系应是“互相确信的繁荣”
2018年10月22日 07: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22日第1557期 作者: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冯黛梅

  美国政府挑起的贸易争端使中美关系陷入僵局。有学者认为,中美政治文化差异是造成战略误解的原因之一。中美学者希望通过交流,更好地了解彼此,维护一个良性的中美关系。

  美外交政策执着于“同化”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近日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美关系论坛”上提到,西方对中国的认知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难以避免冲突;中国向世界推销中国模式;中国奉行扩张主义。他表示,这三个误区的产生主要基于西方“零和游戏”逻辑、“传教士传统”和“军国主义传统”。然而,中国文化不是“非友即敌”,而是“朋友及可能的朋友”。相比西方的“排除异己”文化,中国文化是包容的。他还表示,只有不断地克服问题和矛盾,我们才能达到知己知彼、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应该是“互相确信的繁荣”,而不是“互相确信的毁灭”。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i)认为,美国自冷战以来推行的外交政策是失败的。他在其新书《伟大的妄想:自由的梦想与国际现实》讨论会上,批评了美国所谓“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及“我们是被选中的”例外论。他表示,世界是由不同国家行为体组成的,主权在每个国家看来至关重要,民族主义的力量非常强大。此外,还要理解现实主义。如果美国推行的自由主义梦想与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相抵触,那么它会出现很多问题。美国是个自由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家,它不能容忍那些不同的国家。这是值得反思的。

  华盛顿应警惕反应过度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美关系论坛”上阐释了他一直以来主张的软实力。他强调软实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与政策、经济形势以及对外援助,而这些资源能否转化为软实力,不仅取决于它们本身是否有吸引力,更取决于其他行为体的认定。中美应该通过软实力促进合作。

  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的软实力要在国际上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中国在亚洲地区与周边邻国的争端可能会限制自身软实力的发挥。第二,软实力的推广工作应该考虑交给大学、基金会等非政府机构进行。此外,现在西方一些学者谈到的“锐实力”,即通过对软实力的操纵,造成对其他行为体的伤害。他提到,最近美国政府指责中国在美媒登载广告之事简直是无稽之谈,任何国家通过公开发行广告以及采取其他形式来赢取好感度都是合法的,美国这样做,让他很担心,这是华盛顿对中国魅力攻势的过度反应。

  利用软实力会让中美双方合作更容易。但是,让约瑟夫·奈担心的是,“我们正在丧失互相欣赏对方软实力的能力”,而且“现在的情况是正在损害构建国际秩序需要的政治资本”。他表示,中美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取代的问题,相反,如果中美之间不能进行更多的合作,就不会有一个成功的国际秩序。

  多数人希望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近日美媒频繁讨论“新冷战”,担心中美是不是正在走向“新冷战”。不过,很多观察人士都表示,中美交流纵横交错、相互依赖,完全不同于20世纪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约瑟夫·奈在回答本报记者的问题时表示,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根本没有经贸来往,没有社会交流,更没有大量的学生交流。因此,“我们在使用这样的术语时要特别谨慎。这是一个错误的历史类比。中美关系在短期可能有些问题,但是和冷战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表示,中国的想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意挑战美国的霸权;而美国方面则认为他们并不是在遏制中国,而是推进经济公平。库恩认为,双方相互理解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美国要意识到中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不会放弃;对中国而言,加快市场化改革也是有利的。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欧威廉(William Overholt)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担心这种紧张态势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还会造成双方的损失。很多人有强大的意愿希望看到一个正常的中美关系,因为这对大多数人都有益处。他表示,市场经济也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解决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问题,对中国有利。

  (本报波士顿10月21日电)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