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实践中形成中国原创理论
2018年10月15日 08: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5日第155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近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原创性理论—实践与未来挑战”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改革开放为理论创新提供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表示,改革是革命精神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也成为深化改革的主要思想源泉。当前的要务是在结合党的理论创新和各方面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不仅是在国内进行,而且要通过改革在国际上为建设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出贡献。在当今的国际政治格局下,改革精神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以改革的精神、革命的精神对待过去和未来,同时肩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使命和责任。

  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认为,“问题”和“主义”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坚持问题导向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之一,而“主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确定我们的奋斗目标,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提出,改革开放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创新后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从“西方学术的学徒”状态中逐渐摆脱出来,获得学术上的自我主张,而且开始真正研究中国社会,把握中国的社会现实。

  理解中国实践的理论逻辑

  中国在建设现代国家时,既深入学习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又立足于自身的历史与实践基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景跃进提出,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在实现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静认为,中国的社会变革不仅是经济改革,更是包括组织类别、个人与组织关系、社会身份关系结构等内容在内的转型。中国的经验说明,社会转型不必然带来制度上的不稳定,规避冲突的方式也是一种变革的历史路径。

  谈到当代中国的深刻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表示,当代中国的深刻变化在于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农业已经告别过密化农业的发展方式,乡村的结构功能不断分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也已经从单向的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因此,今后不仅要矫正单纯城市化导向的公共政策,也要避免固守和固化乡土中国的公共政策。要以城乡中国为视角,以城乡互动与融合为目标,重构新阶段的城乡关系。

  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看来,在市场转型过程中,我们没有一味按照市场的原则推进农村改革,而是在实践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基础上发展农村市场。改革不但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农民的安全感。集体所有制保护了成员的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制度调节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以及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分歧与冲突。

  此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文化纵横》杂志社等承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