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宁夏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8年09月10日 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0日第1533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优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呈现出一派物阜民丰的新面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强不息的宁夏人将继续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动宁夏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城乡居民收入、扶贫开发、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段庆林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宁夏社会建设历程大致分为三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时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讲话精神,下大力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实施民生工程,重视城乡安居及饮水安全,关注城镇低收入人群。与此同时,宁夏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居民预期寿命逐步提高,城镇化建设形成新格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焦看来,宁夏正努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走遍了宁夏的各个区县,宁夏的诸多社会发展成就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在扶贫工作方面,宁夏通过异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等多种方式,改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宁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宁夏经验”。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85倍和93倍。作为我国开发式扶贫的发源地之一,宁夏从1982年到2017年累计减贫330多万人,许多扶贫经验获得中央肯定和推广。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数字,展现了宁夏60年来的社会发展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宁夏人民的团结奋斗。

  段庆林认为,宁夏能够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是因为坚持用中央精神指引宁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增加人民福祉;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社会和谐稳定筑牢物质基础;坚持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社会现代化,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民族区域政策,建设法治社会,宁夏形成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张继焦表示,宁夏社会发展取得当前的成就,是因为能够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和特色,瞄准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而放弃资源依赖、粗放发展的老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

  “宁夏社会发展能取得较大进步,一个重要原因是宁夏很好地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拥有团结的民族关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圣敏表示,宁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成为宁夏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

  走好新的长征路

  今天的宁夏人,正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段庆林提出,宁夏要在60年的发展基础上,走好新的长征路,推动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自治区党委已经把脱贫富民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必须围绕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的要求,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与开放式扶贫,精准扶贫,努力解决区域绝对贫困问题。第二,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多层次需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坚持协调发展理念,逐步缩小宁夏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同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第三,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解决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推进健康宁夏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