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促进开放型经济建设
2018年07月23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23日第149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近日,“‘一带一路’建设理论与实践”丛书新书发布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规律展开热烈研讨。

  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随着规划落地和系列项目的推进,中国对外区域合作的模式和路径探索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全球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重大的长远问题,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认为,在理论上,需要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代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体现了国家发展的布局变化。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能够带来一种全球发展、共同发展,体现了新的投资理论,即国家战略指导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

  随着中国双向投资新格局的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内外投资双向协调均衡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投资地位的稳固将起到积极作用。对此,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提出,要在优化和提升全球治理的背景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中国的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中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走出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变化,全球的投资贸易、金融、要素流动,以及全球治理国际规则等方面急需新的力量、新的因素这一背景下做出的重要选择。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某种意义上是全球层面的新的动力、新的因素、新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国际层面对世界经济有多方面影响,对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带动中国的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开放联动。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中国需要实现包容性增长,相关国家也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只有实现包容性增长,才能解决文化、宗教、意识形态、法律等一系列问题。

  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出,“一带一路”的金融体系建设需要资本市场的双重开放,要强化银行在开发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两方面的支柱作用;突出外汇和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融资当中发挥的作用,管控好国别与区域两种金融风险,形成风险管控机制。

  重视对风险因素的研究

  谈到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黄仁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外部大变化是倡议提出之时难以预料的。而随着倡议的落地,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原来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对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在理论上加以回应,更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上海市欧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提出,研究“一带一路”,应注重将其经济核心内容进一步彰显出来,围绕国际经济合作的各个层面,特别是贸易、投资以及产业合作等领域,深化各个层面的内容研究。应将上述内容提升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总结,梳理当前面临的困难,避免地缘政治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认为,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区域的投资,需要细化分析。应借鉴欧美的投资研究方式,对投资的产业、区域分布,包括空间计量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研究,并学习他国投资经验。

  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理论与实践”丛书,丛书从金融、贸易、投资、全球治理、大国合作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阐述。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