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2018年07月23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23日第149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推动力量。

  解决人类共同发展的认识“升级”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永志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的当代诠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简单“翻版”,而是解决人类共同发展的认识“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表示,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是,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推动力量。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喜平认为,从内在属性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套旨在将人类社会引向更加光明未来的秩序创想,是中国与世界“同频互动”的思想产物。它诞生在全球国际体系大转型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时空”之中,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作为一项服务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与世界新的互动关系,同时符合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代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理论,以21世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为起点,把和平、发展与合作推向了新境界,是对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理念的新贡献。

  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响应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发展。

  王义桅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是中国外交哲学中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伦理观、实践论的集大成者。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思想的升华,最初着眼于周边地区,即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后来多用于发展中国家,强调南方意识;最高境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传统领域拓展到全球公域——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

  许利平认为,在双边、多边、国际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不断深入,为国际合作作出了新贡献。在双边层面,中巴、中柬等密切合作,体现了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典范;在多边层面,金砖合作、上合组织等体现了新兴伙伴合作利益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精神;在国际层面,中国在维和、减贫、防灾、气候变化等方面,担负着一个大国的责任,展现了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韩喜平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载入党章和宪法,陆续被写入联合国多项决议,得到来自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普遍赞誉,反映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然,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为世界未来发展方案所提供的“东方智慧”。

  一项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携手并进。

  王义桅认为,从人类文明史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国际社会确立了“三同”,化解了“三异”:以共同使命化解国家利益冲突,以共同目标化解全球化争执,以共同身份化解价值观分歧。

  许利平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精神,强化双向互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发展惠及彼此;要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民心相通之桥。

  杨永志认为,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把人类共同命运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相结合,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开阔马克思主义的视域,继续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共同命运的认识,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注入生机活力;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高举互利共赢的旗帜,让所有参与者都获得公平和实在的利益分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韩喜平表示,为推动这项宏大工程的更好落实,应当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在理念层面,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各国相互依存空前加深的世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没有任何国家是孤岛,人类的共同挑战必须共同应对,人类的共同事业必须共同奋斗,世界各国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实践层面,通过诸多国际合作平台予以推进和完善。如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兴国际合作机制的平台作用,逐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