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望历史中开辟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
2018年07月13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3日第149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发扬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更高层次。

  回顾与思考伟大历程

  在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举办的“智库大讲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克斌讲述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发展故事,波澜壮阔,荡气回肠。1980年,深圳被设立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199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遇到过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一伟大的历史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4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历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变革。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键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变迁,我们能够清晰感知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从改革开放之初为温饱担忧,到今天为“吃什么”“还能吃什么”操心,印证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时代判断。中国经济从“票证时代”,迈入今天的“证券时代”,甚至要在全球率先进入“无现金时代”。中国的对外战略,不断为优化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协调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把握40年来的变与不变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部主任程竹汝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政治发展呈现出“变”与“不变”的鲜明特点。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形态、人民需求等都发生了变化。同时,我国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也不断进步,公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公民权利保障更加有力,政治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

  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在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又要坚持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既防止“左”,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警惕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阐释好中国经验

  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发挥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龙头带动效应,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表示,20世纪80年代,国家优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进行改革开放试点。特区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开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批国家级要素市场,进行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进一步改革开放,要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先发优势,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可复制、可推广探路引航;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与约束;要注重改革开放的整体性,协调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国企的系统性改革。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不仅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话语形成”过程。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曾军认为,21世纪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对西方话语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实践资源的重新发现。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立足中国经验,另一方面应注重当代中国话语所创造的标识性概念的普遍性,努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