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2018年05月07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7日第1444期 作者:本报记者 钟哲

  5月4日上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璀璨的真理光芒,在中国的土地上展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引发了强烈反响。学者们纷纷表示,要在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继文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当前,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同样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相结合的理论高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一如既往地牢牢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动摇。同时,讲话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发展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认识,把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一起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提出来,在新的条件下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认识新飞跃,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次极其重要的理论武装。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坚定信念,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气象的理论纲领。讲话系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据;系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定坚持和创新发展。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一次整体性回顾和新的解读,不仅对中国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性概括,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作了一次很好的梳理和总结,将对人类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刘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今后加强马克思主义问题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明了前进方向。讲话既有内容设计,又有方法指导;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深刻剖析,又是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像马克思一样,通过“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做“源于时代又超越时代”的学问。

  要在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宗礼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当代实际,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唯航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在于它始终提炼并凝聚着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于它始终为我们提供着正确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其他一切理论学说的独特优势,这也是它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喜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现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邃性,体现在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上,体现在理论的实践指导力上。这种理论的真理性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真理性,反映到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是理论真理与实践真理的有机统一体,是理论真理基础上的实践的真理性;同时,实践的真理性佐证了理论的真理性,并发展了理论的真理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社会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至今仍然适用,也就是说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所揭示的规律起作用的时代。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不是僵化的,而是发展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在今天仍然发挥作用、具有当代价值,是因为它是随着实践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

  要在研究阐释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韩喜平表示,从整个人类思想体系看,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是指导探寻人类最美好社会制度的行动纲领,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不仅为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机遇,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对此,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何怀远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国际观、人类观的集中体现,对于解决人类问题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通过合作共赢引导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进入新时代,需要我们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发扬光大。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卢黎歌告诉记者,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所创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让马克思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发展历史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肩上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历史使命,站在“两个不可替代”角度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历史意义。

  沈壮海表示,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修好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每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都要努力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主义,高扬理想、坚定信念、专研理论,担负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宣传的责任,在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一定要掌握好。”郝立新表示,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分析中国问题,做到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崔唯航认为,要在中国大地上持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展现并不断激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对于当代中国学者来说,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门“看家本领”,最为核心之处在于自觉把握其精髓要义,立足中国大地,坚定不移地沿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指引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

  韩喜平表示,进入新时代,要把历史上形成的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好的方法承继下来,同时又要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点做好创新和发展工作。一是要立足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勇于发思想之先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纵深发展,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不断提高我们的软实力,发展强起来的文化;二是要充分总结提炼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话语“走出去”。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彭小兰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系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研究阐释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本质和规律,发挥文化在促进民族进步中的引领功能;研究阐释先进价值和思想解放的本质与规律,发挥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同时,作为高校教师,还要牢记“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的使命担当,引导青年学生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力量。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