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8年03月14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4日第14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3月10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8)在沪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使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刘明康表示,应对当今异常复杂的世界局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建设务实有效的智库。新时代的智库建设,既要强化智库内部机制建设,又要重视和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同时还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表示,智库建设是事关科学民主决策,事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凝聚最广泛的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阐发新思想,应用新方法。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介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作为国家级干部学院,在完成教学培训任务的同时,结合学院特色认真规划智库建设,深入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在智库作用发挥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与高层智库论坛结合起来的教学培训方式,持续发掘学院教职工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和广大学员三支主力队伍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

  走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路

  西方的智库建设历史早于中国,其建设经验和规律值得借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看来,向西方智库学习无可厚非,但就此认定欧美智库的今天就是中国智库的明天,这种思维定式恐怕会有问题。各个国家的智库发展并没有统一的道路和模式可循,中国智库应该坚持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发展之路。王荣华认为,新时代的智库建设需要处理好四对辩证关系:一是智库研究不同于学术研究,但又不能脱离学术研究;二是智库在功能上不同于党政机关的内设研究部门,但又与这些部门关系密切,水乳交融;三是智库的运行不同于企业的运行,但需要学习企业的治理模式和营销手段;四是智库的发声不同于媒体宣传报道,但必须和媒体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提出,对于政府决策而言,智库的作用相当于“第三方”的建言献策,应当做党和政府决策的“外脑”。在这个意义上,政府的研究室、研究中心,直接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决策提供服务,其功能应与智库有所区分。目前,中国的智库发展尚在初始阶段,智库的成长还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和相应的资源供给,这两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化解智库发展中体制机制的束缚,真正从“咨政”的核心功能角度来评价、管理和资助智库,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真正走向全面繁荣。

  谈及新型城镇化,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王国平表示,建设城市学智库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城市学专业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城市病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

  多渠道提升智库影响力

  智库的影响力要真正发挥出来,一定的“渠道”必不可少。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认为,智库影响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取决于其所拥有的渠道。智库咨政建言方式有很多,每个智库所拥有的渠道是不同的,既可以利用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专报等一般性渠道,也可以利用民主党派建言献策、研究者的个人关系等特色渠道。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认为,不仅要把目光对准行政和决策分支,也要把目光主动移向人大政协等机构,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杨亚琴表示,中国智库专业和特点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手段还比较传统,专家头脑风暴这类研究方式比较多,而运用大数据网络平台甚至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比较少。新时代中国智库核心能力的提升,一定要体现高端、专业、特色的定位,只有这样才可以到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样板、中国方案。

  此次论坛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