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如何“健康成长”?
2018年01月19日 08: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9日第1377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共享单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接驳问题,甚至有人称之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但同时也陆续出现很多问题,如押金退款难、乱停乱放等。为了规范共享单车的发展,多个城市出台“控车”政策,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提出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后共享单车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变化?与共享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促进共享单车行业健康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进入平稳增长期

  2017年12月17日,首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指数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2017年一至三季度我国共享单车发展指数分别达到207、351、374(数值越高代表发展越景气),行业整体结束爆发式增长,步入平稳增长期。

  谈到2017年的共享单车行业,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叶林认为2017年是行业调整整合的一年。一些小微共享单车企业慢慢退出市场,几家较大的共享单车公司逐渐占领市场,并走出国门。共享单车产业已经从粗放式的占领市场逐渐走向精细化管理。共享单车是中国独创的公共服务模式,其走出国门可以说是“中国模式”公共服务的输出。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表示,共享单车是一种市场自发形成的新业态。自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各地政府多采取鼓励或包容政策,给予共享单车创新和发展的空间,相关部门逐步搭建起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的政策框架。但共享单车给交通管理和行业监管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

  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伟强用“多重逻辑悖论”来总结共享单车的机遇与挑战。随借随还的共享单车,给人以出行方便,却可能因随意占道导致步行受阻;替代了部分步行,却加大了混合交通的压力;号称“共享经济的典范”且备受资本青睐,却找不到盈利模式以至于部分共享单车企业连连倒闭。其最大的逻辑悖论在于:要克服弊端就会导致优势的丧失,比如,如果要“有序”,就必须“有桩”,但无论是有形的锁止器还是无形的电子围栏,都必将使其“灵活”的优势淡化。

  特殊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目前,有人认为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也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顾大松表示,共享经济包含两种,一种是将闲置的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一种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由相关企业提供产品给用户高效利用,推动消费者从注重所有权向注重使用权转变。前者是狭义的共享经济,后者是广义的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可以算是广义的共享经济。

  对于这一问题,吴伟强认为,共享单车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如果一定要说它是共享经济,那也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共享经济。只要一个产品或者服务能供多人使用就是“共享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说,共享单车很典型。共享经济的本意是分享,目的是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却是制造新的过剩。

  对此,叶林提出,由于单车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公共产品,所以即使共享单车增加再多,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但会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美好生活,不成为城市的“牛皮癣”仍然是共享单车努力的方向。

  采取包容审慎态度

  受访学者表示,当前,共享单车主要问题是骑行和停放。在骑行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在停放方面,则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对于如何推进共享单车行业健康发展,叶林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协调分工,加强共享单车行业的全流程监管,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如出台共享单车押金管理办法、建立共享单车企业退出机制等;共享单车企业应更好地进行管理,通过技术性手段引导用户规范停车,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空间定位功能设定电子围栏,在城市中划分鼓励停放、允许停放、限制停放和禁止停放四个区域等。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钱、车、用户。推进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能从设备上去固定它的停放,而应当从用户管理着手,激励用户合理停车。

  顾大松总结了共享单车近年来的发展,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对新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创新业态出现。共享单车要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共享管理。由于共享单车具有准公共属性,其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企业承担规范管理的主要责任、守住法律的底线,还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并及时出台投放或评价意见加以引导,社会组织或公众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加强社会共治。

  吴伟强表示,共享单车的出路在于真正回归交通本质,去解决城市末端交通中的痛点。简而言之,就是让共享单车进入出行的最末端,比如社区、学校、单位、商店。为此,就必须将大规模集中投放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改为分散化、小型化、差异化的投放。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共享单车企业改变理念、思路、经营模式,尝试与社区、学校、单位、商店等投放点形成“费用分担,收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就政府而言,既然共享单车是交通工具,就应将其纳入整个城市的出行模式中整体考虑其定位和数量,即要明确界定自行车出行的占比,而后才是怎么发展、怎么规范的问题。”吴伟强说。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