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俊: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
2017年11月16日 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6日第1332期 作者:周书俊

  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客观要求,是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党建设成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的政党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理想可以达到全党思想的坚强团结,纪律可以使全党形成行动上的高度统一。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在目前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理论基础和共同理想是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的思想前提和根本保证。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用党的理论武装全党,才能将全党的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才能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坚持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全党有了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指导思想,才能够形成强大的统一意志。

  在新时代,我们正经历着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正经历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历史变革。这既是党的基本路线,又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万万动摇不得。

  党的组织纪律是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一切其他政党的最根本标志就在于,它是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成的,是最有组织性、最有纪律性的政党。如果我们的党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决不可能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获取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的,也决不可能在新时代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那种不要党的组织纪律,或者削弱党的组织纪律的做法,都必定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的危害。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高度一致的必然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员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务必严格遵守党的章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在任何时候、在任何问题上,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说话要有根据,做事要负责任。

  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从维护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出发,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党章找差距,戒骄戒躁,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必须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因此,严肃党纪,依法治党,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既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的根本保证。

  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是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国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世界局势并不太平,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显现,地区间冲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极右势力、分裂主义有所抬头,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更加复杂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隐蔽多样,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仍在扩大。这就要求必须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才能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向,才符合人类社会前进的规律,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我们党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发挥着领导作用,战胜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从实践上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