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7年10月23日 08: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3日第1314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帆 段丹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领域均取得了全面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发展步入新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全球一枝独秀,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表示,“新时代”成为十九大报告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论述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新时代表征着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强起来”的历史新起点。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要论断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要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历史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党中央理性分析国情、世情、党情,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巨轮的前行把舵扬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我们主要是解决温饱和如何富裕的问题,而今后则是解决强起来及现代化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认为,不久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党承载新的历史使命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种子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党的事业指明了方向。

  国情在变、世情在变,不变的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韩震表示,新时代的主要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邓纯东认为,新时代使命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在关系新时代使命的诸多因素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实施好这个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党的建设要有新作为、新气象。要通过更加清晰的目标,更加明确的任务,以及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和举措,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新时代党建伟大工程。”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表示,新时代背景下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王韶兴认为,应当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向新境界,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邓纯东认为,“14个坚持”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形成的经验,既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任务、路径,也是在进行伟大事业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方针。他表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样的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防止走弯路,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协调推进、健康发展;确保我们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囯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性思考国家前途命运,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在全新实践中总结归纳,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根植于人民的土壤,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至上。在韩震看来,在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一以贯之。全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