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
2017年09月22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22日第1298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吕莎

  9月19日,以“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为主题的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作为外宾代表致辞。

  李培林指出,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绵延不断。地方志横陈百科、纵贯古今。方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历史传统的重要方法和载体,承担着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中国历代旧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两轮大规模修志编鉴,积累了海量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形成了内容最为权威、系统、丰富的地情资源宝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科学成果群。

  李培林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指示,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三次重要批示。全国地方志工作者秉持“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提升方志文化自觉,抓住机遇、勇于担当,放大格局、开阔视野,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地方志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地方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显。他希望海内外嘉宾能利用好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个平台,互学互鉴,共享共赢,共谱方志文化世界篇章,共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郑炯文希望中外有关机构和学者能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方志文献,促进方志数字化资源开发利用,共同推动方志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方志与中国统计年鉴收藏的情况,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作题为“论方志文化自信”的主旨发言。他详细梳理了中华文化与方志文化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方志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和方志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包容性、功能性、资料性、权威性等基本属性。冀祥德提出,方志文化自信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提出建立方志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时代价值。以方志文化自信为逻辑起点,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方志文化应当勇于担当,发挥引领作用。

  此次会议采取以文与会的方式,共有45人次作大会交流发言,并专设自由点评环节。会议研讨内容丰富多元,观点新颖鲜明,充分展现了方志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学术服务主任邱颀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情况。邱颀说,地方志是国会图书馆中文馆藏的一大特色,存有大约3500种出版于1958年之前的方志,超过800种明清善本(含复本近百部)。国会图书馆所藏中国方志是几代学者研究各个地域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风俗、社会发展的珍贵历史文献。她提到,国会图书馆正在努力将珍稀善本方志数字化,以利于古籍保护,且方便海内外学者检索、查找和使用,目前已经数字化的善本方志大约有188种。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将其通过参与编纂《海外中文古籍总目》而了解的北美部分中小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的情况同与会者分享。他分析说,虽然大宗的收藏主要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几个大馆,但中小图书馆中也有几个收藏颇为可观。李国庆例举了美国匹兹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堪萨斯大学等的方志馆藏。他特别提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规模很大、来源清楚,有4000余种中文古籍,626种善本当中方志类就有近200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赵嘉朱梳理了新方志发展初始阶段的特点。新方志出现始于1949年,至1966年前为其发展的初始阶段。赵嘉朱将这一阶段的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地方志中央领导机构,为社会主义中国新方志其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新方志编纂的发展和档案工作的推进紧密关联;三是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地方史编写的普及紧密相连。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王铁鹏认为,推动方志文化走向世界,一要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方志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整合全国的资源,做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的顶层设计;三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机制作用,加速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四要让各级方志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大有可为。

  此次研讨会旨在加强海内外交流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方志文化以其独特的载体形式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走向世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邱新立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50余人与会。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