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展现大国担当
2017年09月22日 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22日第1298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海 实习记者 赵璐

  近年来,随着区域性气候问题逐渐向全球性演变,全球气候治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有信心和能力,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征途中,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

  建立全球性机制面临困难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成功通过了《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巴黎协定》的长远目标是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主要特征是签署国不需承担强制性减排任务,可自行制定和执行减排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张之华认为,《巴黎协定》通过不到一年即正式生效,是各国坚定减缓全球变暖决心的结果。出于对全球变暖认知的增强,国际社会已经展现出很强的向低碳社会转变的意愿。《巴黎协定》制定了气候融资机制,以增加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他表示,推进碳减排合作竞争与动态平衡,追求碳减排全球协同效应,是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趋势。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乎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应对全球气候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合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玉刚表示,近些年,国际社会针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治理意识明显增强,行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但他也提出,由于某些主要国家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导致全球性机制建设面临困境。

  中国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加上国际治理机制未能完全发挥作用等原因,全球气候治理仍面临困境。

  张之华认为,目前最主要的困境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全球最主要的国际碳减排多边协议。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对全球气候治理,尤其是对治理资金技术支持产生不利影响。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在广泛的国际合作基础上,形成全球公共政策和规划。

  陈玉刚表示,资金和技术问题仍是当前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他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的承诺后退,甚至不愿作出任何承诺,不愿承担历史责任,不愿在资金和技术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很大程度影响了治理合作进程。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庞中英表示,就目前来看,气候治理与环境治理脱节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他表示,应积极推动全球性环境协定或条约的制定,将气候治理与环境紧密结合。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张之华表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的身份正在发生转换,特别是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这种转换尤为重要。目前,中国正采取切实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此同时,通过结合一带一路、金砖机制等,开展与相关国家气候变化对话磋商,推动多边进程,促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陈玉刚表示,中国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节能减排行动。同时,在绿色发展的模式、经验、产业技术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所作的贡献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