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边疆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7年07月17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17日第1249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人们的记忆中,内蒙古是如此美丽的地方。作为我国边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党中央、国务院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崭新局面。

  关涉全国生态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是嫩江、辽河、黄河等河流的源头或上中游。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东北最大的水源涵养地,还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但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生态脆弱。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乱垦草原、乱挖矿产、乱砍树木、乱用水资源、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河水断流、沙尘暴肆虐等生态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区内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切实保障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突出的意义是构建起维护我国北方地区免受沙尘暴肆虐的生态屏障,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二是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弥补自身生态脆弱的短板,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探索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示范意义和复制推广价值。

  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内蒙古自治区以建设祖国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同时,还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全区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双增长”,荒漠化、沙化面积实现“双减少”。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年达标天数比例为86.0%,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重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例为1.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意见》。耕地、水资源、林业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启动,基本草原的划定基本完成;“多规合一”试点改革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深入推进。

  “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就,关键在于政府重视和农牧民支持,认真推行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指示精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堃表示,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相继实施了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一大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生态环境实现“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王关区表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绿色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责任和潜力。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发挥绿色化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强调,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指出,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强调,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充分发挥绿色化的引领作用。

  王关区认为,充分发挥绿色化的引领作用,就要全面谋划、因地制宜,加速形成支撑绿色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完备而高效的制度体系、对策体系等。要培育绿色理念、提高生态意识;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有效拓展生态工矿业;继续完善绿色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工程体系;积极构建绿色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宋迎昌表示,未来,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有三点。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绿色发展需要匹配相应的体制机制,包括绿色发展标准及监管体制机制、政府职能定位与绿色考评体系等。二是经济“绿色转型”。内蒙古的传统产业大多数属于资源开发型,由传统资源开发型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是必须攻克的难题。三是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公众认知和社会普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只有得到公众认知和社会普及并转变为自觉行动,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王堃表示,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观念,真正实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制定一系列生态领域的制度和措施,将生态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让绿色发展、永续发展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交响乐中最动人的乐章。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