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召开
把握结构转型契机 拓展中拉合作领域
2017年07月03日 08: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3日第1239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媛

  6月29—30日,第六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结构性转型与中拉关系前景”为主题,探讨了中拉结构性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中拉经济发展与合作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切实推进产业对接和融合,促进互联互通,拓展合作领域?记者围绕上述问题采访了与会专家学者。

  经济互补性奠定合作基础

  秘鲁太平洋大学副校长辛西娅·桑伯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拉美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加。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进行项目投资时,应对当地营商环境做出全面、细致的调研,认真评估项目影响。在贸易合作方面,中拉双方应探索初级商品之外其他产品的出口,在政府合作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私营部门的长期、可持续性合作。此外,拉美发展还应注重环境因素,把南南合作推向更高水平,加快取得可持续发展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存海认为,中拉经济互补性明显,双方均需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由重贸易转向投资与贸易并重。中拉金融合作是推动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服务中拉合作项目,中国主要银行在拉美地区设立分行,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拉合作基金相继成立。但在基金运作方面,信息披露工作仍需加强,从而为拉美国家有合作需求者了解基金、申请项目提供便利。

  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副总经理辛晓岱提出,中拉经济发展互补性是双方产能对接的客观基础。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拉美国家进入再工业化进程的背景下,中拉战略对接存在难得机遇和合作空间。中国消费增长强劲,将为拉美产品出口提供新的市场增长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将为拉美地区能源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的创新驱动应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的理念,以贸易和投资作为实现对接的“双驱动”引擎,推动中拉合作向理性、稳健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未来合作聚焦产业升级

  巴西伯南布哥州联邦大学副教授费雷拉·达科斯塔·利马向记者表示,未来中拉合作应聚焦产业升级,推进高附加值产业贸易合作,助力双方结构性转型。拉美各国应借鉴中国减贫以及资本监管经验,提高对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关注,切实推进包容、可持续发展。此外,拉美高校及科研机构期待和中国在科技研发领域加深合作。

  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教授高文勇同样认为,拉美国家在很多领域可以借鉴中国经验,同时也可以与中国分享自身发展经验。中拉经贸合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在拉美地区投资巨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为拉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地区联通、经贸往来、人员交流提供了现实条件。这是拉美国家应该学习借鉴的。

  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智利圣地亚哥大学语言中心博士莫妮卡·阿乌马达认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长,拉美各国在推进中拉整体合作以及区域一体化时,应逐步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进一步推进双方贸易便利化,提高跨区域资本流通水平以及人员交流水平。

  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博士何塞·路易斯·瓦仑苏拉提出,中拉合作要以应对共同挑战、寻找共同解决方案为契机,推动结构性改革,着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中拉推进科技合作,既有利于降低科研成本,也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

  为中拉加深交流提供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主持闭幕式并表示,自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以及拉美院校共同组织中拉学术高层论坛,为中拉加深交流提供了平台。中拉双方经贸关系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进行了转型调整,中拉共同体建设正在迈向“五位一体”新阶段。回顾往届论坛议题设置,从地缘政治、经济到传统文化等,本届论坛聚焦中拉合作转型。在构筑未来论坛议程时,论坛将深化议题设置、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增强论坛对于中拉整体合作的建设性意义。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副教授马尔克斯·科尔德罗表示认同,“中国的拉美研究日益丰富。此次论坛架起了中拉双方沟通交流的桥梁,除了学术领域,中拉双方还应在政治、文化、科技、媒体等多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务实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吴白乙分析此次论坛特点及成果时表示,此次论坛会议体现出三大特性,第一,可持续性。中拉学术和思想界连续六年交替由双方主办这样的高层次对话,取得深度互信和共识,形成机制化发展,在中拉人文交流史上也应是首创。六年来,平台不断向纵深和宽广的方向发展,在中拉决策界和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了持续影响,成绩得来不易。第二,广泛参与性。不仅双方原有创始成员和多次参会代表悉数到会,而且有大批新生代中国拉美研究学人、企业界和媒体人士加入,他们通过提交多视角的学术论文、参与各分议题的发言讨论,反映出中拉关系向全方位、多领域平行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中国社会对拉美认知与合作关切的丰富和提升。第三,议题创新性及其与现实关联性。此次会议具体设计与中拉关系现实需求密切相关的征文题目,引导作者对近十多年中拉发展的相关经验与理论,以及应对未来共同挑战的现实逻辑、合作路径和相关建议作出阐述,使中外双方加深对影响各自结构性转型的现实困难、外部来源、深层次文化和历史因素等认知和理解,取得明显收效。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未来中拉合作关系必然进入新阶段,双方如何携手共进,抓住关键的转型机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拉学术思想界的观察视角、思考纬度、知识体系,乃至应用话语能否具有快速的更替和自主创新。由此而论,中拉学术高层论坛这一重要平台的生命力将更多系于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参加此次会议的中拉创办机构代表协商后一致同意,论坛未来将更多地转向合作实务及相关产业领域的对话,针对双方在基础设施、拉美再工业化、科技创新以及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领域迫切需要合作的议题做出研究和建言,从而将论坛多年所积累的思想以及对于中拉整体合作、国别合作的专业性研究成果扩散转移出去,满足双方各层次、各领域行为体的需求,实现智库的社会服务功能。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和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