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2017年06月19日 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19日第1229期 作者:本报记者 苏培

  近年来,生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受到了关注。记者近日就生态美学的特点、发展历程等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与国情密切相关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学的观念阐发美与审美现象,面对现代社会生态危机应运而生的一门学科。它虽然是一门新学科,但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精神以及此前的自然美学、生命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有着密切联系。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曾繁仁告诉记者,生态美学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应运而生的美学形态,具有阐释现实、改造现实的价值与力量。研究生态美学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力主人与自然的共存、发展与环保的双赢。我们倡导的生态美学与西方盛行的环境美学相比,既具有重视美学中自然生态维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看来,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审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新形态,其理论思路是将生态学与美学两个不同学科进行合理联结。他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语境之中,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理论思路等,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立足于人与自然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新建设时期,生态美学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美学将美学研究的立足点由人类为主体转移到人与自然互为主体的关系中来,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视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这实际上是在精神与情感的层面上拯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危机。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修银表示,近十几年来,生态美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具体表现为,在生态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上逐步明晰,生态美学的基本观念达到统一,确立了一些生态美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基本确立了以生态存在论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并认为这是美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对中国传统美学资源中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认为这是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学理基础,它为中国美学参与东西方美学平等对话创造了重要条件;注意到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认为生态美学的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避免研究范畴泛化

  生态美学研究涉及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伦理、生态教育诸多领域,其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任务也是艰巨的。生态美学研究应该深入发掘中华民族优秀生态文化遗产,吸取西方现代社会生态养护的教训,立足人与自然现实关系,展开审美想象,投入生态实践,保持学科的生机与活力。

  在程相占看来,生态美学当前最大的欠缺是,对于“生态”这个关键词的理解很混乱,泛化现象严重,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生态美学的健康发展,亟待从学理上进行澄清。他认为,中国生态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话语,其中四个关键词分别是生态文明、生生本体、生态存在、生态审美。这些关键词都是西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所没有的,其逻辑关系构成了中国生态美学话语的大致轮廓。

  对于生态美学未来的发展,曾繁仁建议:第一,整理和翻译生态美学研究的文献;第二,回顾与总结生态美学研究的历史;第三,进一步研究中西生态美学的区别与联系;第四,进一步界定自然美学、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之间的关系;第五,进一步防止生态美学的研究范畴泛化。总之,对生态美学的本体问题、生态美学的研究范畴、中国古典的生态审美智慧进行进一步的提炼与研究是生态美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