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江: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017年06月07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7日第1221期 作者:卢江

  【核心提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相对独立存在,当它与实体经济形成良好互动时,能够激发经济活力。反之,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不仅内部系统不稳定,还会加剧经济总量波动。因此,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根本在于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这充分凸显了金融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中的重要地位,也指出了金融对经济的内在影响,从而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基本要求。

  金融安全的二重含义

  金融是建立在货币流通和信用基础上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称。狭义金融特指以期票、支票、银行存款等为代表的信用货币融通;广义金融泛指资金供求双方利用金融工具进行的所有金融性交易行为,如保险、租赁、信托、股票等。金融安全是金融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对此可以从两个角度诠释。一是金融内安全,即包括货币资金融通和信用体系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通常表现为货币安全、银行安全、股票安全。二是金融外安全,即与货币资金和信用相关的非金融经济活动的安全,包括生产性企业融资渠道安全、融资成本安全、经济结构安全等。金融不安全的主要表现是金融风险加剧,反映“金融活力性”不足;金融不安全的极端表现是金融危机频发,说明“金融稳定性”缺失。

  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纷繁复杂,总体可分为内外两种类型。内部方面,既包括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因素,如资源在生产性部门的分配比例、经济产出的总量调控能力等,又包括与金融系统本身相关的因素,如金融市场发育的成熟程度、金融制度设计的合理程度、金融环境治理的规范程度等。外部方面则与本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硬实力有直接关系。通常来看,如果本币是国际硬通货,则对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操控力,即便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本币也能将风险和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反之,如果本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缺少话语权,本国金融安全将会受外币硬通货的强烈干扰,甚至可能被操控。另外,国际货币规则对本国金融安全也有重要影响,如牙买加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为国际游资打开了方便之门。

  经济全球化致使金融安全突破一国边界,成为主权国家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就其本质而言,当今国际金融秩序是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反映资本逐利和剥削的经济非平衡发展体系。

  准确判断和控制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由金融活动产生的系统内风险和系统外风险的总和,具体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政策风险等。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风险日益显现出复杂性、随机性、难以预测性、严重破坏性等特征,这对一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巨大挑战。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关键是要掌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要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首先,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是不断增强经济主体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始终以防患于未然的积极心态安排金融活动。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普及金融风险知识,提升各经济主体的金融业务素质。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建立健全金融制度法规,改革陈旧落后的不合理条款,清除资金融通的障碍因素,在金融调控、金融组织、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等金融体系组成部分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效应。三是牢牢掌控资产定价权。现代市场经济中,资产价格既是金融风险的衡量指标,又可能对金融风险产生抑制或助推作用,掌控资产定价权对于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尤其重要。其中,最关键的是掌控货币定价权。

  其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一是严格控制银行信贷风险,信贷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环节,银行需全面评估企业信贷,包括科学授信、谨慎用信、及时审信等,同时要优先支持正常贷款、合理调整关注类贷款和果断清收可疑类贷款,降低因信贷产生的不良资产发生概率。二是积极加强金融监管,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础设施等统筹监管,构建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获取金融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提升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三是着重遏制外部风险通过金融市场传入国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果断措施保护好利率、汇率、股票、证券等易受外部风险影响的市场。

  最后,对已出现的风险应做好处置工作。一是提升金融调控能力。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及时对风险点进行全面摸底和排查,调动资源多渠道分散风险,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谨防出现次生性危害。二是加大风险惩罚力度。依法治理金融,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严肃处理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金融风险事件,对负有相关责任的金融部门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制。三是坚决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必须要在金融职能部门分工有序、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金融工作应与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

  金融属于历史范畴,它是经济发展的内生结果,其核心功能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相对独立存在,当它与实体经济形成良好互动时,能够激发经济活力。反之,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不仅内部系统不稳定,还会加剧经济总量波动。因此,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根本在于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首先,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新常态,增长动力不足、结构性失衡、债务风险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尽管实体经济发展向好,但在外部风险冲击下,还面临较为复杂的不确定性,故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金融安全根本保障的功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具体展开,自实施以来效果明显。去产能改善了市场环境,去库存扩展了市场容量,去杠杆降低了市场风险,降成本提升了市场活力,补短板增强了市场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成功地使我国“金融之船”进入缓冲航道,对增强金融安全产生了积极效应。

  其次,平衡运用经济政策。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本质上反映了资本逐利的消极后果,因此借助市场经济自身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风险难题,必须通过政府有形之手进行合理干预。经济政策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具体涵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经济政策必须根据经济事实,综合各方面因素,平衡加以运用。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助推了经济发展,但也部分表现出非平衡的特点。例如,由于产业政策不匹配,市场中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特别是M2超额增发部分不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大量堆积在资本或房地产市场,致使金融泡沫膨胀。就其功能而言,平衡的经济政策能够让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形成良好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升金融安全。

  最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不能照抄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维护金融安全,必须重视价值导向。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容易变成金融家、资本家席卷社会财富和政治俘获的工具,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消极甚至破坏作用,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