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科院贺信精神
2017年05月22日 08: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22日第1211期 作者:本报记者 钟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学者深受鼓舞与激励,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贺信精神,将自己有限的学术生命,投入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事业之中。

  激励全国社科工作者

  “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发挥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作用,不断出成果、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对中国社会科学院40年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和肯定。

  年近九旬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表示,这也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激励。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中,看到了自己所从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价值。

  青年学者、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许恒兵告诉记者,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尤其是创新力的竞争。对我国而言,唯有通过不断提升创新力来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其中,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思维的引领与支撑,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立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所强调的“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让学者进一步明确了做学问的根本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一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深刻感到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为谁工作是个方向性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志向,不关注时代问题、不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就不可能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陈先达深有感触。

  陈先达还提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最根本之路,就是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之路。从根本上说,时代化就是提出、研究和回答时代问题;中国化就是提出、研究和回答中国问题;大众化就是提出、研究和回答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心中没有人民,不关注现实,头脑中就没有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进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找准真问题和主攻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在书斋中谈经论道,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真问题,才能推动思想理论创新,推进社会历史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勉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这也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姜晓秋表示,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的作用。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也在同步进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宗哲称,作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上特别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学者,要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建言献策。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瀚致力于“一带一路”法律领域的教育合作交流和研究。他向记者介绍,“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共识”。与之相关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条约,是学界应仔细研究并参与其中的法律文件。相关单位需要进一步健全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参与法学教育改革创新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践工作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优化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模式,培养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法律人才,积极参与国际法律规则的制定,建立海外投资的整体保护体系,让法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

  “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 等期许,让广大学者深感责任重大。姜晓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是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下,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陈先达提到,如果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放眼世界,回答世界面临的时代性问题,能从理论上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肯定能讲出西方学者讲不出的东西,就能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掌握话语权。

  许恒兵认为,彻底改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西强我弱”的格局,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跨越,有赖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为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民族复兴伟业统一起来,不断拓展和提升思想的深度、高度,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精神,奉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