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郎樱:行走西域高原的铿锵玫瑰
2017年03月13日 08: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13日第1165期 作者:本报记者 苏培

  爬雪山,走荒原,行走在天山与帕米尔高原。在西部高原上,一住少则十余天,多则两三月。这样的经历似乎很难与记者眼前这位和蔼可亲、优雅自如的长者联系在一起。她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郎樱。

  北京姑娘迷上新疆

  郎樱中学时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之后在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学习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她谈道,在中学读一些关于新疆的文学作品时,便觉得新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具有魅力的地方,令她很向往。

  1963年,22岁的郎樱得到了在大学期间到库尔勒地区实习的机会。第一次踏上新疆的热土,当地的风土人情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1965年,郎樱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了中国文联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参加史诗《玛纳斯》工作组,开启了她与《玛纳斯》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齐名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三大民族史诗之一,享誉世界。《玛纳斯》的主要流传地域位于南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郎樱曾多次去过该州首府阿图什,但让她最难忘的共有三次,而这三次基本上概括了她研究《玛纳斯》的历程。

  三次新疆行终生难忘

  第一次重要的阿图什之行,是郎樱首次到阿图什参加《玛纳斯》工作组。1965年,郎樱历时近半个月到达阿图什。她说,当时没觉得苦,反而因为大学毕业后能立即去新疆从事本专业工作而感到兴奋、庆幸。更令她感觉幸运的是在工作组里还有一位“荷马”式的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完整演唱玛纳斯家族八代英雄事迹的歌手。“当时想要齐心协力把《玛纳斯》翻译成汉文,介绍出去,必将震惊全国、震惊世界。我们日夜兼程地工作,晚上在摇曳的烛光下持续翻译。在阿图什生活了9个月,我开始对《玛纳斯》、对柯尔克孜民族的习俗有了一些了解与认识。”郎樱告诉记者。

  第二次重要的阿图什之行是在1986年,这也是郎樱真正走上研究《玛纳斯》道路的开始。1983年,郎樱被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今民族文学研究所)西北民族研究室从事维吾尔文学研究。1986年,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她承担该项目的子项目柯尔克孜族史诗的研究工作。

  在阿图什期间,郎樱通过聆听史诗歌手的演唱,观察歌手与听众的互动,深刻认识到《玛纳斯》已成为柯尔克孜族的精神支柱与民族灵魂。经过数年在柯尔克孜牧区的田野调查,她以掌握的许多鲜活资料为基础,撰写出版了《〈玛纳斯〉论析》《〈玛纳斯〉论》、普及读物《民族英魂〈玛纳斯〉》等多部著述。

  第三次重要的阿图什之行是在1998年,郎樱赴阿合奇县进行《玛纳斯》歌手调查。阿合奇县以干旱少雨著称,然而,他们到达时连下3天大雨,山洪暴发,不时有大石从山上滚落,车走走停停。完成调研任务返回县城时,又遭遇地震。但此次阿合奇之行让她真切感悟到研究《玛纳斯》,不可不去阿合奇县,那里有《玛纳斯》演唱大师,老中青歌手云集。

  年逾古稀仍退而不休

  如今,已年逾古稀的郎樱仍退而不休,她还经常参加《玛纳斯》学术研讨会,并利用参加会议之机,到一线访问歌手,了解当地社会文化发展现状。

  提到田野调查,郎樱总有讲不完的精彩经历,这些经历在外人看来似乎都是难以想象的艰苦,但对她来说却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与快乐。她认为,田野调查本身就是科研的过程,总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下田野前进行学术研读,思考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田野路线的设定;田野中要对歌手演唱、传承作细致考察,同时了解当地社会文化发展现状。这些在书斋中难以获得的经历,为她进行理论思考、撰写研究报告和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研究《玛纳斯》的基础上,郎樱也一直在从事北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并出版了《中国北方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国史诗》(合著)等。目前,历时5年时间编写、由她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通史》也即将出版。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