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发展需求
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巨大
2017年03月06日 08: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6日第1160期 作者:本报记者 闫勇

  2月28日,亚洲开发银行官网发布的《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报告显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以下简称“亚太地区”)若保持现有经济增长势头,到2030年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超过22.6万亿美元,每年的资金需求量约为1.5万亿美元。若将气候变化减缓及适应成本考虑在内,此预测数据将提高到26万亿美元,每年的资金需求量约为1.7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需求缺口会给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各国要如何应对?这些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基础设施“欠账”拖累经济增长

  这并非经济专家首次预见亚洲地区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2011年,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印度孟买办公室主任纳维恩·塔西亚尼等人发表过一份报告预计,2011—2021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将需要8万亿美元,弥补因历史上投资不足造成的缺口,平均每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是8000亿美元。

  亚洲开发银行此份报告主要指向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报告涉及的25个发展中经济体中,除中国外,其他24个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差距占预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5%,中国的这一比例为1.2%。基础设施建设短缺是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常见问题,由于经济增长期之前的资金短缺,发展中经济体一般无力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足够资金。因此,待经济增长期来临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就会显现,且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亚太地区,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都会遇到类似问题。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和威斯特菲尔德学院高级讲师何塞·米格尔·阿尔巴拉-伯特兰等人研究发现,墨西哥在1950—1964年一直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这一时期正是墨西哥经济从1928—1950年大萧条及复苏时期恢复后的增长期,也是该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蒂莫西·基欧认为,尽管墨西哥政府大量投资包括石油工业、公路、公共卫生和教育在内的基础设施,但之前的“欠账”仍造成了基础设施的缺口。如今一些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遇到的问题,与那时墨西哥的情况相似。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近年来,菲律宾电力短缺严重,虽然该国经济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长,但是发电量的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原因在于,以往该国经济发展缓慢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出现“欠账”,以致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期拖慢了经济增长速度。2001年以来,菲律宾电力行业开始私有化,尽管本地的电力公司和外资电力公司都建设了一些电厂,但是建设速度仍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状况也大同小异。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印度发电量与用电峰值的差距为16%—20%。印度尼西亚基础设施投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5%—6%下降到最近的2%—3%。总之,能源、交通、住房、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短缺将对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或因此减少3%—4%。

  发挥中国基建优势

  尽管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遇到了基础设施短缺问题,但是,当下并非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2015年汇丰银行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减轻基础设施短缺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法国里昂证券官方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杰出的计划”,在该计划中,中国与邻近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以促进互联互通。此外,荷兰私募基金“印尼投资”的评估报告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尼西亚的互联互通战略高度匹配,两国之间的合作将因此迎来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亚洲开发银行报告中提到,2016—2030年亚太地区所需总投资中,“电力投资为14.7万亿美元,交通投资为8.4万亿美元。电信投资将达到2.3万亿美元,水利和卫生方面的花费将需要8000亿美元”。而这些领域正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项目,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功经验,以及可提供的高质量和相对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经济体克服基础设施短缺的最佳选择。可见,未来亚太经济体不但应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应该考虑借鉴中国经验以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减少基础设施供给短缺对自身经济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