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言生态学研究提供多种平台
“成声、成文、成型、成势”
2017年01月11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月11日第112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语言生态学是一门由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具有同质性、综合性、应用性、前沿性等特征。语言生态学开辟了哪些新的研究视角?语言与生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围绕语言生态学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

  考察语言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蓬勃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语言文化所面临的冲击,语言生态学逐渐被推到了研究前沿。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表示,语言生态学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态问题和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揭示语言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语言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是考察人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即语言对人类行为(包括人类影响生态的行为)的影响。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表示,语言(交际)原本就是人与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互动过程。语言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内部之间各种复杂动态关系,以及语言和语言外部所有环境之间的复杂性关系。语言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动态系统,从共时和历时角度研究不同语言的各种不同变体、变异现象和演变过程,以及语言变化结果和各种具体嬗变的内容。语言生态学视角下的语言研究能更客观地反映社会发展现象,更全面、科学地解释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将语言学和生态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跨学科研究,避免了单独学科知识的碎片性堆积,更重要的是可以揭示语言的真实面貌,及其本质特点和发展途径。

  “从语言角度看生态,从生态角度看语言,是语言生态学开启的新视角。”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蔡永良说。

  语言与生态存在互动关系

  如何理解语言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一定的生态环境就出现一定的语言使用现象,而一定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又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黄国文举例说,最近有媒体说,雾霾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这样的语言所传递的意义一旦被普遍接受,那么人们为了自己的健康就会尽量减少产生雾霾的人为排放源,这样气候环境就会得到改变。

  蔡永良认为,语言与生态关系研究背景下的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互动的。语言作用于生态,生态影响语言。语言处在良性生态中能够生存并得到发展,而在恶性生态中,则面临危机甚至衰微和灭亡。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保护生态,生态维护语言。”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姜瑾表示,如同世界各地环境保护者千方百计拯救濒危动植物一样,语言生态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完善和实地研究的深入来动员全社会保护语言多样化资源,维护语言公平,树立词语释义的生态观,减少语言环境污染,消灭语言歧视,阻止语种消亡,保证语言功能与语言健康进化。

  提高对学科意义的认识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传播日益频繁,国家语言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使得对沿线地区、国家的语言生态学研究更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者表示,急需推动国内语言生态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蔡永良认为,由于我们习惯于微观语言研究,对语言生态学这门宏观语言学认识还不够充分,所以要推进语言生态学研究,首先必须提高对这门学科意义的认识。其次,在及时、全面介绍国外语言生态学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上,应展开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研究,研究中国的语言生态。另外,应当为语言生态学研究提供和建构平台,其中包括语言生态学研究的学会、刊物、会议以及学科建设等,使语言生态学研究成声、成文、成型、成势。

  姜瑾表示,从学科发展看,语言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从生态语音、生态文字、生态语法、生态词汇、生态语篇、生态修辞、生态语用、生态语言规范等细微分支进行微观研究;从社会效应看,语言生态学的研究必定对语言的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持续、大自然生态的持续,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