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
学界聚焦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6年11月28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28日第1097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荣

  11月26日,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报告,聚焦“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双重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与会学者认为,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低迷期,世界经济复苏仍需时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有望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增添确定因素。

  全球合作性政策决定复苏步伐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处于结构性改革阶段,复苏步伐将较为缓慢。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表示,“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已经进入到2008年以来的不确定性状态,是为‘脆弱的经济恢复期’或‘经济增长的低迷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过去几年中,金融市场的动荡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全球合作性的政策、而不是逆全球化的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看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很快,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全球的利率、汇率问题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认清利率、汇率变化脉络,将有助于指导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经济向何处去。”

  对此,王宇判断:第一,全球利率政策分化,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利率政策正在分化,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政策也出现了严重分歧;第二,美元进入新一轮的升值周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会保持低位;第三,未来一段时间要警惕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低通胀、低增长态势。

  “世界金融承受着严重考验。”王晋斌表示,未来一些出口导向的新兴经济体要打破僵局,促进出口;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资产配置的速度还是要适度控制,保持足够的外汇储备。

  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关注重点

  在佟家栋看来,从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找出问题所在,则有助于思考如何增强全球经济政策的确定性。他分析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期的几大表现。第一,从贸易角度看,以往在经济低迷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总需求增长会启用凯恩斯主义式的保护主义政策;当前这种保护主义的政策却走向了国际经济保护。第二,从投资角度看,过去资金供给不断向发达国家流动、直接投资供给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如今两方面活跃度都下降了。第三,从金融角度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被普遍使用,但世界实体经济增长不明显,加大了人们对“过度金融”的担忧。第四,区域一体化在不断地重组和加强,也会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在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看来,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当中,要积极寻找确定性因素。发展问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是全球关注的重点。宗良进一步认为,当下乃至未来,中国需要具体把握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为各个方面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供给侧改革是重点,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提供市场,同时与中国国内巨大的市场交融起来,将在全球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表示,中国经济现在正在移向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带,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舞台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因此,中国经济的成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已经系统性地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方案,以优化经济结构、激发经济活力。”王晋斌说。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