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启大“智慧”时代
专家建议纠正“重技术轻服务”偏失
2016年10月24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24日第10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海 实习记者 苏培

  自我国长假制度实施以来,每年“十一”黄金周都在全国各地掀起“旅游热”。与以往相比,今年“智慧旅游”亮点频出,这一被认为是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模式,不仅为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能够丰富大家的旅游体验。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地方出现了智慧旅游不“智慧”的问题。围绕“智慧旅游”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向现代化旅游消费转变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新事物。借助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产业发展、旅游体验方面的应用,智慧旅游一方面使产业等管理更加方便智能,另一方面能够使游客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各方面的信息。智慧旅游,打破了传统旅游的信息“孤岛”,能够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整个旅游活动,且突破传统旅游依赖导游或个人经验获取旅游服务的方式。

  当一个城市的传统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就需要智慧的引领,在城市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理性选择旅游体制机制。浙江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周玲强告诉记者,智慧旅游与传统旅游两者并不矛盾。让本地和外来百姓在景色与服务理念方面都得到很好的体验,这就是智慧旅游运营机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郑红认为,智慧旅游是从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旅游消费方式转变的“推手”。虽然旅游消费的内容还是“吃、住、行、游、购、娱”,但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逐步实现消费方式的现代化。

  软硬件共同提高

  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两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其中,北京、武汉、天津等城市入选。如今,智慧旅游发展初见成效,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体而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国内的智慧旅游仍存在广告噱头高于实际功能等现象。因此,真正全方位实现智慧旅游,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当前,智慧旅游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浅层的含义,实施不够深入。有游客反映,在一些地方,智慧旅游不仅不智慧,反而很麻烦。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副主任王恩旭分析,目前,发展智慧旅游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每个城市都有独立的智慧旅游网络系统及手机应用软件(App)等,游客在实际出游过程中很难顺畅衔接和分享不同城市的旅游信息,从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而这与智慧旅游的初衷背道而驰。另外,在智慧旅游城市发展过程中,还欠缺统一的发展规划及验收标准。

  智慧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技术而轻服务,即看重硬件技术的先进性却忽视了游客的实际需求,而认识错位将制约智慧旅游的发展。周玲强认为,“硬件技术的确很重要,它是智慧旅游的硬件支撑,但智慧旅游更多是需要有意识地为游客提供既简洁明快又质价相符的服务。”

  真正从游客利益出发

  智慧旅游并无统一模板,应当因市而异,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和个别经济社会并不发达但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便捷和质价相符的服务理念为出发点进行选择。

  周玲强认为,智慧旅游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旅游发展理念和智能技术应用。智慧旅游的理念是以游客为中心的需求认识,即更多地站在游客的立场思考,提供相应服务,使游客出游更加便利智慧。王恩旭表示,智慧旅游应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统一的便民服务平台,游客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访问国内各省、市、景区的所有旅游信息。

  针对现阶段智慧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可采取相应措施“多管齐下”。郑红建议,利用信息技术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相关监管部门建立旅游信用评价系统;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创新,放宽“互联网+”新业态的准入和经营许可;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