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七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京举行
2016年10月24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24日第10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荣

  10月21—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自亚、非、拉和欧美等地的左翼学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和16个共产党组织的学者,36个国家的100多位外宾和200位国内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学者共计300余人,结合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探讨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了主旨发言。王伟光指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七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本届论坛的议题都很重要,也很有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导。

  王伟光强调,应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科学论断进行分析。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第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王伟光指出,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是史无前例的伟大探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是科学系统、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具有一以贯之的灵魂、主题、主线、根本立场、奋斗目标、发展理念、战略布局、具体举措、哲学依据和创新观点,大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国家治理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引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强调,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特别强调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宣言、政治宣言和全党全国行动指南的根本组成。

  李慎明指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障。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本质。第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选择。第六,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让世界和世界各国人民都好。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实践对这一系列重大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回答,即要秉承如下原则: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硬道理,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

  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在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列宁就说过:“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我们一定不要被金融帝国主义的表象所迷惑,而要通过现象看到其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金融危机”加速了金融帝国主义世界体系走向崩溃的步伐,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于鸿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中国依靠共产党领导,在发展私有制、壮大公有制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同时,必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愿景,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感召力,也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这将是中国道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对人类探索理想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靳诺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体现了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的统一,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统一,体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这些本质特点还需要学界不断深入研究。

  德国政治家、原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指出:“全人类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最古老的文明终于挣脱了帝国主义捆在自己身上长达一个世纪的枷锁。这是前德国共产党领袖恩斯特·台尔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所写。即使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这些话依然中肯,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了中国。哪个国家真正想要实现社会主义,就不能忽视这个国家的经验。”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玛乌洛·阿尔伯莱西表示,“意大利共产党确信,中国经验为向社会主义转型已经提供并将继续提供具有科学和理论价值的新元素,从而增强解放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国际力量。”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和经济系教授阿基纳尔多·多斯·桑托斯分析了老挝社会主义建设情况。老挝共产党为促进社会主义进步所制定的发展方向与老挝的国情相一致,同时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经验及其他社会主义经验。“我们必须有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根据国情制定国家建设发展政策。坚持真理,并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首席专家格雷格里·休斯顿说:“社会主义在南非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现在依然繁荣。部分原因是南非共产党与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历史关系,以及南非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拥护。”休斯顿认为,这种关系有其根源,即南非共产党早期投身非种族歧视运动的经历,以及其早期阶段占压倒性优势的黑人党员人数。作为共产主义党派之一,南非共产党被广泛认可,党员人数继续增加,一直在为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努力。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不可能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大家目前关注的一个重点;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总趋势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我们要继续坚持对时代特征的判定,认清时代的性质,真正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政委、上将赵可铭认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为时代主题,但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仍在破坏着国际社会的安宁。对于这种新型的金融帝国主义,必须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

  据悉,首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于2004年召开,2008年举办第二届,自2012年第三届起,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论坛主题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扩大。从本届开始,“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院级论坛,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左翼学者和各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交流的重要平台。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