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旨在提升有效产能
2015年11月26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26日第853期 作者:张其仔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推动我国在今后时期的经济增长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花了很大力气,但仍没有走出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长期来看,要为经济提供持续增长动力,实现我国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必须着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完全拿西方供给学派的“方子”来处理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举措。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随着“十三五”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同时依靠后发优势和先发优势支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需求的扩大、新需求的培育和释放,相当程度上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侧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培育新的供给能力加以支撑。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所要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能力不足。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有效克服这类风险,不断提升我国的有效生产能力,真正做到补长短板,做优长板,培育新板。

  第一,做大做强中高端产业。我国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制造业领域就是要提高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高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中高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有所提高,但在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推进中高端产业发展的能力有所不足。2014年,我国中高端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仅为65.24%,而全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比重为69.11%,高收入国家的比重高达81%,全球平均比重为76.3%,分别比我国高约4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中高端产品在我国进口产品中占比超过90%,高于全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近9个百分点,高于高收入国家近14个百分点。

  第二,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工业,但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足、服务出口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不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短板。2014年,我国服务业出口占比约9.1%,而全球平均水平已超过20%,美国服务业出口占比甚至超过30%,以制造业见长的日本和德国比重分别在15%和19%以上,都大大超过我国。在服务业出口项目中,我国与高收入国家差距十分明显。2014年,我国的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出口所占比重不足2%,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大体相当,但高收入国家占比超过10%;知识产权使用服务所占比重不足0.3%,略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后者为近0.7%,而高收入国家占比超过7%。可见,我国服务业整体上在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等方面有待提升。

  第三,提升前沿性技术创新能力。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这为我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已经推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汤森路透共同完成的《2015研究前沿》报告表明,在100个热点前沿和49个新兴前沿上,美国在143个前沿领域都有核心论文入选,占总前沿数的96%,并且 108个前沿中的核心论文数都排名第1,占72.5%;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在120、106和 94个前沿有核心论文入选,占比分别为80.5%、71.1%和63.1%;中国在 82个前沿有核心论文入选,所占比例为55%,低于上述国家。另外,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撰写的《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表明,我国在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等新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上,成绩斐然。但1995年以来,在这三大新兴领域的前十位专利申请机构中,机器人领域有8家日本企业;纳米技术领域有6家日本企业,3家美国企业;3D打印领域有4家美国企业,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分别有3家。从这两份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在研究前沿方面虽已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实施跨越式创新、前沿技术创新的前沿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第四,做优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我国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低技术水平产业的比较优势虽然有所弱化,但仍然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两者合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6%;在我国出口产品中,两者合计占比超过30%,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相近。虽然提高中高端产业比重是我国“调结构”的总体方向,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这两类产业。目前,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水平产业在我国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较大的成本上涨、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能力同质化有关。如果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化解产能过剩的内生动力就不可能形成,产能过剩问题也就难以根治。

  为了稳步提升我国有效产能,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不仅要在生产环节上发力,还需要注重分配、交换等环节,以及消费升级的协调配合。换句话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就在于从多个环节入手,形成系统的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