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机遇 唱响光明前景
2015年01月28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28日第698期 作者:本报记者 霍文琦

  在国际舞台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从未停歇。西方媒体和投资机构时有“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论调。去年以来,中国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内需不足等话题再次被翻炒。

  然而,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中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等一系列数据,有力回击了外媒的狭隘论调。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发出的“中国强音”,驱散了部分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忧惧。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这些信息给人以欣慰和希望,昭示着中国经济未来的机遇和光明。

  “唱衰中国”  言过其实

  唱衰论主要有以下理由: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地方政府和企业负债率高,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金融系统存在风险,房地产泡沫积累,出口市场疲软,内需增长缓慢,等等。多位专家表示,这些论调言过其实,夸大了中国经济的问题,而事实上大多数问题是可控的。

  为什么西方时有“唱衰中国论”?“一是不少人对中国崛起存在敌视,对社会主义、非西方市场制度天然地存在偏见和狭隘。二是很多研究机构不了解我国国情,隔靴搔痒,对经济形势存在误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举例说,如果按发电量增速来衡量,我国GDP增速难以保证7%,然而,这个经济逻辑不符合国情,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进程中,重化工业发展慢,服务业发展快,发电量增速低还能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在经济学上是可以解释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过去几十年,国际上悲观预测始终萦绕耳畔,但中国经济总是在乐观地向前迈进,在全球保持了最稳的节奏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在各种困难和压力下,中国经济仍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即使从全球来看,7.4%的高增长仍是为数不多的亮点。国际舆论所忧惧的经济失速“断崖式”下降,与当前深化改革主动调节的减速是不同的,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说,这“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减速换挡的客观规律”。

  风险可控  机遇并存

  近来西方大谈所谓“中国债务危机论”、“金融风险论”,极尽夸张之能事,而中国债务风险问题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全国政府外债余额为4733.58亿元,占GDP的比率为0.91%,远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20%的控制标准参考值。

  曹和平分析道,中国政府的地方债在总量上完全是可控的。加之最近政府对整个国家债务体系做了统一管理,在全国层面上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基本被消除,地方债不可能把整个国家经济拖垮。

  谈到金融信贷风险,曹和平表示,当前不是信贷有毒资产、不良资产增加把银行拖垮的问题,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成长太快。银行系统债务控制得很好,而非银行系统的一些风险需要防范,但既然是创新,就允许有一定风险。

  学者表示,这些风险总体上并不会对整个经济构成威胁。从出口导向投资拉动型经济,向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我们在以往宏观管理上没有经验,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美国则为15.3%。报告下调了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今年的增长预期,但维持了对中国经济今明年增长7.1%的预期。这说明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抱有信心,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有利于中国和世界,是有共识的。

  中国的机遇不仅是自己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表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国际国内双重有利因素,世界经济发展持续复苏,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也将慢慢见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已经得到多个国家支持和响应,中国为破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难题给出了具有战略眼光的方案。

  深化改革  前景光明

  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阐述用“双引擎”来支持“双中高”,改革的强音在国际舞台奏响。学者表示,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不改革,无论什么问题,都需要改革来克服,全面深化改革有形势倒逼因素,但也是中国着眼未来的主动战略选择。

  张卓元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创新驱动发展很关键。当前,人口红利慢慢消失,资本投资效率在降低,这就需要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经济结构。同时,要释放改革红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比如,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把国有经济的实力和民营经济的活力结合起来;放低创业门槛,从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改善创业环境,使新增企业解决更多就业问题。通过改革焕发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率,才能支持经济增长稳定下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很有信心的。

  有学者表示,各种唱衰中国的论调,阻碍不了中国锐意改革的脚步,难以改变中国发展惠及世界的事实。为了推动改革,当前谈危机和紧迫性比较多,但中国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前进中的困难,中国经济的前景是光明的。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