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系统性国家治理中的政党治理逻辑
2019年04月10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10日总第1670期 作者:任勇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的政治力量,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对一切工作进行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并深深内嵌于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当中。

  国家治理本质上是由不同政治子系统构成的复杂治理系统,既包括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包括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种群团组织,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制度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市场急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国家对各种系统化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也激活了国家治理中不同子系统的内在动力,拓展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国家治理需要充分考虑体制和机制的系统性,最大程度将各种子系统纳入其中,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集成效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作为最高政治力量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政党治理核心性的具体落实。

  从一般意义上看,政党治理体现为现代政党推动国家发展、回应社会变迁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实践证明,如果政党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来有效引导国家与社会,那么就会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繁荣,否则就可能会陷入国家衰败和社会动荡的境地。因此,政党治理实际上是通过政党来处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问题。而在当代中国,政党治理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的政治力量,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对一切工作进行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并深深内嵌于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当中。这种政党治理格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最本质特征,成为中国制度建设具有优越性的最重要结构性来源之一。可以说,这种核心性既有历史发展的积淀,也有实践运行的证明,既有意识形态的论证,也有法理基础的支持,支撑了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作为最高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通过国家治理体制中的党组织贯彻各项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来应对复杂社会中出现的体制性问题,同时通过有效而积极地供给各种政治资源、思想资源、组织资源等来优化国家治理中不同类型的机制,形成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此调适机制运行中的矛盾和冲突,保证了国家治理集成性效应的实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各种新的困难与挑战,就更加迫切需要实现维护政党治理的核心性与国家治理的整体系统性之间的有机统一,切实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动党自身的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为系统性国家治理提供了政治基础。党的政治领导力具有根本性意义,因为它直接推动决定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落实。与西方国家许多现代政党呈现出地方化、分散化、衰败化的趋势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党,以高度的自觉性面对新时代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严格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指引与政治整合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效应更加显现。在此基础上,党积极支持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等不同政治系统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内部良性运转,推动国家治理复杂系统的有效运转,从而使得有效政治领导的过程成为国家治理结构优化的过程,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领导力,在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中自身政治优势更加明显。正是这种政治领导保证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实现,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过程中促进了国家治理绩效的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真正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优化过程当中,形成两者有机统一的政治基础。

  增强党的思想引导力为系统性国家治理提供了思想基础。实践证明,意识形态更具有持久力量与精神凝聚功能,良好的意识形态能够有效引导公众认同政党与热爱国家,形成普遍性的社会大众的价值共识。一个强大而有力的政党,其物质化实力与制度化能力,都离不开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支持。从历史发展看,建立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同时积极吸纳革命文化,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融入到国家治理的每个环节。这在实现价值凝聚的同时形成了国家治理中的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为国家治理系统性的实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价值润滑剂,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了巨大的精神空间。

  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为系统性国家治理提供了群众基础。从世界各国来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政党和国家,一旦脱离群众的支持,都会陷入失败的境地。只有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现代政党,才能真正承担治理现代国家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将政党与普通民众有机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巨大的行动力量,铸就了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其奋斗目标,把群众路线贯彻到现代国家治理全部活动之中,团结和动员群众有序参与到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当中,在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中,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可以说,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增强,一方面拓展了政党治理的社会基础,丰裕了国家治理有序运行的载体,推动系统性国家治理的实现;一方面巩固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使其更加成为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为系统性国家治理提供了舆论基础。无论是政党治理,还是国家治理,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土壤。一个有作为有理想的政党必然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通过各种渠道来服务社会,两者共同推动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现代社会的发育与实现。对于前者来说,要有作为就必须有坚强的政治核心作为其保障;对于后者来说,要实现现代化就需要国家社会有机协同作为其机制。要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需要在坚持党的核心性与国家治理系统性统一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引导民众认同政党、热爱国家,形成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舆论环境。因此,要实现政党治理核心性与国家治理系统性的有机统一,作为最高政治力量的党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带领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需要多种方式来增强社会号召力,厚实政党治理核心性的舆论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个不忘初心的政党,一个有使命担当的政党,将国家强盛与人民幸福作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必须落实到国家治理实践当中、必须落实到社会发展现实当中。而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国家治理中的增强,不仅能够为国家治理集成性效果实现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证,而且也可以推动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更加凸显了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真正实现了政党治理的核心性与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有机统一,从而共同推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