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印:本领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核心命题
2018年07月18日 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8日第1495期 作者:赵刚印

  学习是提高执政本领的基本途径,是“第一本领”。学习单纯依靠人的自觉是不行的,如果没有时间、地点、方式的具体要求,“学习”很容易落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创新党内学习制度,把学习变成“硬约束”,列入议事日程。

  能力建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根本建设。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长“本领”问题的提出并非新命题,在党的历史上,每当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面临新任务、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总会就长“本领”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从而号召全党努力提高和增强自身的本领建设。

  “本领建设”是一以贯之的

  1939年,在延安,毛泽东在党内提出“本领恐慌”的问题,他说:“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为此,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本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又要求全党努力学习新本领,“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深感“懂得各行各业的专业的人太少”,提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们提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其中之一即执政能力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鲜明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直接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将能力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将“本领建设”作为党的基本建设之一,实践一再表明,党的本领高强,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巩固,党的各项事业就会得到充分发展。

  “增强执政本领”蕴含着强烈问题导向

  党的十九大在继承高度重视执政本领建设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本领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这一要求背后,既有时代特性,又蕴含着强烈的问题导向。

  “本领高强”是建设世界上最强大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政党强大的显著标志。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何谓“最强大政党”?主要标志不是党员人数最多、组织最庞大,而是要看这个政党是否具有强大的政治引领力、强大的民心感召力、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强大的自我革新力;是否具有强大、持续的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这是“最强大政党”最核心的标志。而这些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就是这个政党的骨干力量具备高强的执政本领。从世界各国执政党执政的教训来看:执政本领的缺失必然导致整个党陷于巨大执政风险,一个软弱无力的政党是无法承担国家持续发展历史重任的。同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必须是本领高强的党,只有执政本领高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长期执政、有效执政。

  今天,我们提出“增强执政本领”命题的背后,透露出强烈的问题导向。一方面,面对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的新执政环境、新问题、新挑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自己的执政本领。另一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群体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为官不为”问题。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也十分紧迫”,“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党的十九大后,有效解决迫在眉睫的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现象已摆上党的议事日程。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的关键就是有些干部存在着“不能为”“不善为”的本领问题。一些干部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进而“为官不为事”。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连续20多次提到“本领”一词,可见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

  处理好“执政本领建设”三方面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增强执政本领的八项具体目标要求,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命题。有几个方面需要予以关注。

  一是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将“学习本领”作为干部的“第一本领”。执政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实践才能获得,增强执政本领,既勤于学习,又勇于实践。这其中,学习是提高执政本领的基本途径,是“第一本领”。学习单纯依靠人的自觉是不行的,如果没有时间、地点、方式的具体要求,“学习”很容易落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创新党内学习制度,把学习变成“硬约束”,列入议事日程。同时,执政本领的提升有极强的实践特征,不能闭门造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线、复杂环境和关键岗位上不断磨炼,才能有效砥砺意志、增长才干、增强本领。

  二是在推动干部专业化进程中增强执政本领,将干部的“专业化”作为新时代“本领建设”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干部“专业化”要求之后,十九大上再次提出干部“专业化”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背景讲得很透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取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完全不能适应的。”当前增强执政本领的一个内在要求,就是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就是干一行、学一行、懂一行的实践能力, 一个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是否“称职”,直接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是要实现“本领建设”的全覆盖。所谓“全覆盖”,就是覆盖到党内所有成员、所有组织。执政党是由一个个普通党员所组成的,一个执政本领高强的政党,每一个成员也必须能力过硬和素质较高。执政本领的提升不是党内“关键少数”的事情,而是覆盖到全体党员和党的全部组织系统,党的每一份子都不是旁观者,都是能力建设的体现者和力行者,要将党员素质提升作为增强执政本领不容忽视的基础性环节。同时,要将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增强执政本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的建设各个领域综合发力,将“本领建设”的要求体现在党的制度、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等方面。比如,在干部的考核选拔环节,将是否具备较强的八大执政本领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在继续抓好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的同时,着眼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将加强能力培训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等。

  总之,时刻心怀执政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把一刻不停歇增强本领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才能引领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党研究所、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