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民政: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理论体系
2018年05月23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23日第1456期 作者:高民政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武装力量,因此在我国的军事与政治关系研究中,虽然也要研究武装力量与国家政权、人民政府的关系问题,但由于这种特殊性,与国外特别是与西方国家侧重于武装力量与文官政府关系研究就有根本的区别。此外,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军警关系等,在中国也具有极为突出的社会“政治性”和社会政治意义,因此也应该成为中国军事政治学研究中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这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军事与政治关系论述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习近平主席也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这进一步阐明了军事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因此,“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考察一国的政治应当注视之,不然不能通达”。亨廷顿也在《军人与国家》中指出:“文武关系(Civil-military relations)是国家安全政策的一个面向。国家安全政策的目标是加强国家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安全。”因此,“发展出一个适当平衡的文武关系模式的国家,在追求安全上享有极大益处,他们增加了正确解答军事政策运作议题的可能性;未能发展出平衡的文武关系模式的国家,则是浪费了他们的资源,并且冒着难以计算的风险”。

  就此而言,要研究中国政治发展之规律,就不能不考察中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体制机制及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同理,要研究中国军事发展之路径,也不能不研究中国政治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体制机制及其与军事之间的关系。为此,中国政治与中国军事的关系既是中国政治学要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国军事学要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国军事政治学研究者的学术责任。

  中国军事政治学的研究特色

  “中国特色”的“军事政治学”实际上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的“军事学”和中国特色的“政治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军事政治学”,从政治学角度讲,就是政治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军事学角度来讲,属于军事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如果说军事政治学是指运用政治学的方法研究军事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那么,中国军事政治学就应该是一门探讨中国的军事与政治现象、中国的军事与政治关系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应该以中国特色军事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关系为研究核心,以坚持维护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关系制度(体制机制)为目的(目标)。中国军事政治学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对象。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军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军事政治”现象(以下简称“军政现象”),因此,中国军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即“中国军事政治现象”或曰“中国军政现象”。

  “中国军政现象”不只是抽象意义的学术化概念,还应是生动形象和具体表现的活动实体。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军政现象的时间范围应该包括“古今”中国,但研究应侧重“现代”“当代”的中国。当代中国军政现象研究,应特别要研究台湾地区的军政现象,否则不仅学术上有遗漏,政治上也要犯错误。为此,中国军事政治学所研究的“中国军政现象”在一定意义上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如果从主体角度把“军”理解为“武装力量”,中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时还包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意义上的“军”与“解放军”意义上的“军”显然有较大差异,尽管有差异,却不能不把这两部分意义上的“军”及其所产生的“军政现象”,纳入“中国军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中来,进而呈现中国军事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完整性。

  二是研究内容。恩格斯认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所以,分析中国军事与政治的运动形式及其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也就成为中国军事政治学的主要任务。

  中国军事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军政关系”,但中国军政关系及其制度活动不是单一的或单纯的,而是“多维”的。在悠久的历史中,我国经历过不同的社会制度,因而也就产生过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军政关系。中国军事政治学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军政关系。虽然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军政关系在其他国家一般是“历时性”存在,但在中国,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军政关系却是“同时性”存在。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而且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宏观社会政治背景下,存在两种不同的军政体系和制度模式。所以,中国军事政治学除了研究一种制度体系内部之间的各种具体军政关系,还必须研究两种不同制度体系之间的军政关系的同异及协调问题。

  再如,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武装力量,因此在我国的军事与政治关系研究中,虽然也要研究武装力量与国家政权、人民政府的关系问题,但由于这种特殊性,同国外特别是与西方国家侧重于武装力量与文官政府关系研究就有根本的区别。此外,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军警关系等,在中国也具有极为突出的社会“政治性”和社会政治意义。这些相关内容也应该成为中国军事政治学研究中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的军事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军政关系,但在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军政关系都不可能不受到其他国家军政关系的影响。对于走在民族复兴伟大历史征程中的我们而言,军政关系比较研究就显得十分突出,且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国内军政关系与他国军政关系及其子系统的互动关系,也应包括在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体系之中。

  三是研究概念。列宁曾经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梯级,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其实,范畴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上的纽结,也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社会现象之网上的纽结。区分“范畴”的过程,也就是明确“概念”的过程。

  军事政治学无疑拥有一些本学科经常使用的学科概念和范畴。中国军事政治学研究,也毫不例外地需要吸收、借鉴和采用世界上军事政治学研究的通用概念,否则无法准确解释人类共同的军政现象与军政实践,也无法实现与海外的军事政治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此外,还必须更加注重使用一些在中国“政治”“军事”实践中产生的,只有中国独有和只有中国特别重视的概念和范畴,诸如“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军地关系”“双拥工作”“军民共建”“军民融合”“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团结”“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等。

  创建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应具备的条件

  随着中国的政治学和军事学研究不断扩展,两者的外延相互交叉,使得中国军事政治学学科建设成为可能,并初步具备了发展军事政治学包括建构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的基本条件。第一,我们有中国特色的悠久的军政历史和丰富的军事政治实践。第二,我们有古老的东方军事政治思想智慧传承,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军事政治理论学说指导,有已经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的军事学和政治学,有包括军事社会学、军事法学和军队政治工作学等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社会科学多年的学术积累。第三,我们还有一批军事政治学学者和相当可观的研究活动及其成果。同时,各界对军事政治学研究认可度,参与军事政治学研究的热情在不断提高,人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总体来说,建构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促进学术研究,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需在借鉴运用国外军事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时,正确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二要制定可行的研究路径分步实施。三要选择紧迫的研究课题重点突破;要选择兼顾学科发展基础问题与学术研究前沿问题、重要理论难点问题与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四要设计合理的研究框架,根据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有序展开研究,以发挥研究集体和个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进而构建合理的学术研究总计划。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研究内涵的充实与外延的不断伸展,中国特色军事政治学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国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一定能够为建设中国军事文明和发展人类军事文明作出应有的思想理论贡献。

  (本文系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军事政治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