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中国与毛里塔尼亚的农业合作正当其时
2017年11月09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9日第1327期 作者:胡美

  农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毛里塔尼亚(以下简称“毛塔”)是中国的传统农业援助对象,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国家。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毛塔提供农业援助,创造了沙漠中的农业奇迹。到目前,中国已在毛塔建水稻农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刷新了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纪录,毛塔由此成为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中极其特殊的国家。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农业有望成为中毛合作的重要领域,在中毛双方的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大漠戈壁创农业奇迹

  在中国介入毛塔农业援助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毛塔的农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农业援助在帮助毛塔粮食增产增收和民生改善上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农业援助上所做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地制宜,帮助毛塔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20世纪60年代,毛塔的粮食自给率较低,为了帮助毛塔开发农业,提高粮食自给率,中国农业援助专家沿着塞内加尔河水源充足的绿色地带开荒拓土,在姆颇利(Mpoli)建设了1000公顷的机械化农场,年产稻谷2500吨,对发展毛塔的粮食生产,对在塞河流域推广水稻种植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2014年,中国在该农场附近援建了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去最新的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和农业发展的经验,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毛塔国内的粮食供给。在姆颇利农场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动下,今天的罗索(Rosso)已经成为毛塔最重要的种植农业区域,毛塔的谷物类粮食的自给率达到70%以上。为了充分发挥毛塔传统优势产业畜牧业,2013年,中国畜牧业专家来到气候和水土都非常适合畜牧业发展的瓦德纳嘎(Ouad Naga),建成了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改良了当地牛的品种,改善了牛肉品质,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总量,切实带动畜牧业的增产创收。

  第二,水源利用,开发和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刀耕火种向灌溉农业的转型。在热带沙漠性气候的毛塔,水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成为开发农业的关键。为了充分利用罗索相对丰沛的降水,中国专家在塞内加尔河边修建了大型的防洪堤和排水灌溉工程,改写了毛塔农业靠天灌溉的历史,不仅为援建的姆颇利农场提供了丰沛的水源,而且为周围其他农场提供了充分的灌溉水源,带动一整片区域农业的发展。在畜牧业技术示范园区,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地下水源,农业专家打井修建水塔水渠,根据不同的作物分区建设了滴灌系统、喷灌系统,高效利用了水源,让畜牧业示范中心从一片荒漠变为生机盎然的绿洲。

  第三,技术创新,研发新品种,投入新技术,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拉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和粮食自给率的提升。姆颇利农场的中国专家从国内带去杂交水稻种子,种出的水稻产量比当地品种高出一倍多。在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了应对鸟害,示范中心的农业专家发现了一种芒刺很长的水稻品种,将其杂交到当地的水稻品种当中,成功地防治了困扰毛塔水稻种植多年的问题,确保了“颗粒归仓”。新技术的投入针对毛塔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性瓶颈,带动了农业质量和产量的双重提升。在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专家引进100头高产荷斯坦或蒙贝利亚母牛,与当地牛配种繁育出适合当地气候水土、肉质优良、口感适合出口的新杂交牛品种。为了确保牛肉质量和牛奶产量,示范中心还投入专项资金研发培育出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苜蓿等新的高端饲草料,解决了毛塔枯草季节动物掉膘减产甚至大量死亡的传统难题。

  第四,人才培养,提升毛塔农业发展的专业技术水平。毛塔农业传统匮乏,农业人才高度缺乏,加上受教育水平较低,当地农民掌握的生产技能较少,人才的培养和农业技术的传授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障碍。为了切实帮助毛塔养殖农户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对不同技术基础的人员进行分层次、分项目培训,培养毛塔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和重点养殖农户,手把手教授当地农民牧草种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牛羊养殖、疫病防控、奶牛配套养殖、冻精配种、饲料调制等实用生产技术。考虑到学员技术起点较低、接受技术能力差的特点,示范中心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教学和实习:一是在示范和服务中心养殖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二是项目实施单位和当地畜牧业农技人员到私人牧场进行现场指导和演示;三是通过当地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展培训。受训学员纷纷表示,这些技术有充分的针对性,可以较为便利地运用到养殖实践当中来。通过这样的努力,毛塔第一批真正掌握了一定畜牧业饲养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毛塔农业发展中的技术中坚力量。

  第五,定位高远,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制定农业援助计划时,中国专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确保各个环节中的代谢物和废物进入到下一轮循环,保障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转化。在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试行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寻求畜牧业发展中的生态保护和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示范沼气工程技术,改变毛塔传统的粪便和农业废水废料的处理方式,推动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示范中心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的高效、生态、循环、节能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开发其他产业,进行日光棚蔬菜生产试验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高效循环。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使用生态工程技术,推广“牛—粪肥—地”模式,发展太阳能能源和循环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再创辉煌,任重道远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合作正在成为中毛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中国与毛塔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实现粮食安全,解决饥饿贫困,正当其时。

  第一,把握中国和毛塔农业合作发展的政策脉搏,推出中国与毛塔农业合作新举措。

  参考毛塔农业发展的最新政策,争取让中国的农业援助与毛塔农业自主发展战略相合拍,精准有力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民生改善,展示中国在毛塔农业发展中的“大国担当”。2015年,毛塔农业部发布了《毛塔2015—2017年农业发展纲要》,作为毛塔近几年农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国应在充分解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推出与毛塔农业增产相符的政策,确保中国对毛塔的农业援助充分融入到毛塔本土农业发展之中来,成为毛塔农业发展的有效助力。

  第二,加强对毛塔与农业相关领域的产业的投入和研发,形成农业、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确保农业全链条的推进。

  在毛塔,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困扰,如农药化肥的生产供给、新粮食作物在民众中的推广等等。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与毛塔政府合作,建立小型的农药和化肥生产厂家,供毛塔和周边国家农业发展之需。毛塔的农药化肥生产厂不仅可以满足毛塔农业发展之需,减少从中国千里迢迢进口农药化肥的周折,还可以通过西非国家共同体向周边国家辐射,改善周边国家的农业发展。

  二是要大力开拓新的农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确保农业的增产增收。以畜牧业为例,随着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大量的高产奶牛将产出牛奶。在牛奶产出之前,必须为这些增产的牛奶寻找到充足的市场渠道,确保这些牛奶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超市或农产品市场销售。

  三是推动与农业相关的高附加值农业产品的开发,并寻求政策和技术支持。随着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技术推广和应用,一部分无法消费掉的鲜奶必须加工,生产酸奶、奶酪或者建立奶粉加工厂等,以确保奶牛生产的牛奶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在大量的牛奶出产前,必须考虑到牛奶的加工等相关的农产品开发和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应该增加与之相配套的屠宰场,并发展与牛肉羊肉加工相关的产业链,以确保增产部分的畜牧业产品得到合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加强对毛塔本土农业人才的培养,确保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较好地运用到农业实践当中。

  在毛塔的农业援助中,中国专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当地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基础差、实践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导致农业的减产。一是推动建设“中毛农业职业学校”,增加毛塔农业人才储备,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层次。二是技术示范中心和产业园区加强与相关专业技术学校和大学的专业联系,让示范中心和产业园区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成为农牧技术升级的孵化基地。三是各个示范中心在技术示范和技术合作期间应更多地加强与当地农牧公司间的联系,让拥有较好技术基础的公司与中国公司之间建立良好的技术传承关系,确保技术更好地消化应用。

  第四,以示范中心为技术开发的中心,研发更多适合当地民众消费习惯的农产品。

  一是要进一步改良示范中心的水稻品种,使其风味更符合当地民众的口感。毛塔人民习惯吃手抓饭,需要米饭有一定的黏性,能被抓成一小撮直接放进嘴里吃,对水稻的品质和口感有一定的要求。为了适应当地民众的消费之需,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应加强与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改良稻米的口感和黏性,使得所产粮食更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二是要大力推广农业和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种植的各类蔬菜瓜果,丰富毛塔人民的餐桌,改善当地民众的营养结构。为了让这些蔬菜瓜果能够为更多的民众所认识和了解,在种植这类作物的同时,还应该配合研究如何作出适合当地民众胃口的美味佳肴,让这些作物成为当地受欢迎菜肴,成为人民餐桌上的日常菜,真正地解决长远的粮食问题。

  (本文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赴非洲调研项目(FF201603)的资助)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