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民主政治的机遇与挑战
2017年11月08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8日第1326期 作者:杜欢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同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表现相比,人工智能在政治领域的作用似乎仍未显现,但随着智能化的加速,人类的政治生活也势必会发生深刻变化。那么,未来的民主政治是否会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而出现新的变化?人工智能的技术嵌入能否促进民主运行机制的完善与优化?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是否会对民主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民主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关联

  从政治史的角度来看,民主的发展从来都是以一定的科技进步作为基础的。著名民主理论家约翰·基恩(John Keane)曾将民主的历程总结为三种模式:集会民主、代议民主和监督式民主,而这些模式分别建立在不同的技术基础上。其中,古希腊的集会民主被视作直接民主的典范,但由于交通和传播的落后,这种民主只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之内;近代以来的代议民主,则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并且使民主能够扩及大规模社会及日益广泛的阶层。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公民参与为基本旨归的“监督式民主”则成为新的发展模式。

  以这个角度来看,民主的模式发展和机制改进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投票器取代了陶片,新媒体取代了传单,其中信息传播技术的改进一直在为民主政治提供新的支撑条件。尽管这些技术变化并没有改变根本的民主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和权利的平等,但是确实改变了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工具。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网络为媒介表达政治意愿和参与政治事务的“网络民主”、“电子民主”或“数字民主”成为新的民主形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又带来了大数据的成熟,在“互联网+”方兴未艾之际,“数据民主化”又成为民主发展的新话题。

  当前,在网络和大数据的基础上,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引领着新一轮的科技变革。这些技术进步呈现出一种叠加发展的状态,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当然,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究竟是“福音”还是“威胁”,还有很多争论。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影响最终会扩展到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上,并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民主政治的面貌。目前,人类依然能够控制“弱人工智能”并筹划长远的发展之道。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究竟能够在哪些方面影响民主政治的运行与发展,俨然可以成为一项新兴的政治学命题。

  民主政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在大数据和算法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数据总量和质量足够充分,那么人工智能就能通过相应的算法发挥出超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在民主政治中,公民的政治表达、选举投票、公共协商和集体决策等机制的运行,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从某种程度上说,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政治权利/权力。因此,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嵌入,未来的民主政治发展很可能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从目前来看,这些机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有利于分析投票中的政治倾向。在现代民主中,公民选举和投票往往是集体意愿的最终表达和公共权力产生的合法性来源。此前,美国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方法分析与选举相关的数据,得出相应的学术结论,也能够用于竞选宣传的选情分析与策略判断。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很可能会根据每个个体以往的有效数据判断其价值偏好,从而确定其在特定议题上的政治倾向。这种发展或许会使投票变得没有悬念,但却能够降低选举与投票的成本,从而增进民主的质量。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提升民主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代议制民主的最大问题是选举期间普通民众很难参与到公共决策之中,而近年来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实际上就旨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协商的成本往往比选举还要高,但这种情况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善。例如,在具体的议题上,依靠数据与智能运算能够快速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乃至公开性的分析结果,并便捷地为利益相关者所掌握,从而提升协商的效率。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智库成果的质量,为最终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利于精准掌握公民的民主诉求。从根本上讲,现代民主政治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其运行机制也受到工业思维与模式的影响。例如,候选人会用类似流水线上的工业成品的政策表达来回应民众的诉求,但很难为每位选民量身定做具体的政策措施。民主政治面临的困境,表现在受制于高昂的运行成本、艰难的数据采集以及低效的政策供给。然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很好地根据用户偏好自动推荐商品,那么未来的政策提供和民主协商,或许同样可以利用高效的技术运用为每位公民提供适合自身的选项。

  人工智能双刃剑与民主发展忧思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已经证明,人们面对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既能够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但同样也会产生“黑科技”的既视感。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不止一次强调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文明,但他同样也希望“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从政治发展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失业和伦理危机等问题,最终都会转化为政治问题。那么,对于民主发展而言,同样必须考虑和应对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实际上,在科技与民主的关系上,早已经有学者表示了忧虑。其中,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是一位典型的“消极论者”,他认为在唯科学主义的助力下,技术与权力的结合可能会产生某种极权倾向,从而损害民主的原则与程序。当年萨托利所担忧的专家与民众之间的“知识鸿沟”,在人工智能时代必然会快速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由少数人工智能专家去掌握民主议程或政治决策,很可能使得绝大多数民众受制于人。更堪忧的是,如果政治的运行机制逐渐转变为技术统治,那么人工智能统治人类也就不再会是一个遥远的幻想了。

  从根本上来讲,单纯的技术变化并不能替代民主政治背后的权力规则。但是在很多时候,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社会结构而影响具体的权力分配机制。例如,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变迁直接促进了民主范围的扩展。目前,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在于智能机器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取代人类的工作。如果放任这种发展,就会出现难以解决的普遍失业等问题,甚至导致贫富差距迅速恶化和社会极化的出现。一旦社会发生动荡,民主规则便不得不让位于新的权力斗争,甚至是人与机器的权力斗争,这或许是人工智能给民主带来的终极威胁。

  毋庸讳言,在满足民众需求和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现代民主政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究民主政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趋利避害中促进民主运行机制的优化。究竟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服务于民主政治,最终还需要依靠人类自身的政治智慧、民主协商和共同决策。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