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咏越 薛海平:我国初中生参与兴趣班现状调查
2017年10月19日 08: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19日第1312期 作者:许咏越 薛海平

  课外补习又称“影子教育”,是相对正规教育系统而言的,具有“私人性”、“补充性”的补习行为。目前,大多数学者将课外补习分为学术类课外补习和非学术类课外补习,前者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等主要的与考试相关的文化科目,后者在义务教育阶段又被称作“兴趣班”,主要指绘画、舞蹈等不参与正规学校系统考试的兴趣类补习班。目前,大多数的课外补习研究都围绕学术类课外补习展开,在补习的规模、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有诸多探索,这些研究大都将兴趣班与学术类课外补习划归一类,而单独分析兴趣班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少有。初中生参与兴趣班的具体规模如何?影响他们选择兴趣班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CEPS2014)数据,对以上问题做出实证研究。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执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本文所用数据来自2014年。本数据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和初中三年级(9年级)两个同期群体作为调查起点,从全国随机抽取了28 个县级单位(县、区、市)作为调查点,并在调查点内抽取112 所学校、438个班级,约2万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及校领导。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生参与兴趣班的现状以及参与兴趣班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个人因素主要指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经济水平和父亲受教育程度等,学校方面主要指学校质量等。

  在所涉及的样本量中,有19487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6464人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占据总样本量的33.2%;5707人参与了兴趣类课外补习,占据总样本量的29.3%。参与兴趣班的学生中,参与绘画的有1374人,参与书法的有930人,参与音乐/乐器的有2058人,参与舞蹈的有876人,参与棋类的有462人,参与体育的有1649人,分别占总样本量的7.1%、4.8%、10.6%、4.5%、2.4%和8.5%。可以看出,初中生参与兴趣班的人数中,音乐/乐器以及体育这两个科目学生的参与度最高,但这一比例在不同年级也有所不同。

  在七年级学生中,这六类补习科目所占比例分别是8.60%、5.60%、12.40%、5.50%、3.00%、9.70%;而在九年级学生中,这些比例分别是5.40%、4.20%、8.70%、3.50%、1.70%、7.20%;卡方检验中,p值均小于0.000,说明七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比例差异显著。总体来看,九年级学生中有32.2%参与学术类课外补习,相比七年级的34%下降了2.2%,兴趣班的参与比例则由七年级的31.8%下降到九年级的26.5%,下降了5.3%。可以看出,由于年级的增长,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面临中考压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上。

  学生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兴趣班参与程度的不同。比如,独生子女参与兴趣班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总样本量的调查中,独生子女参与兴趣班的比例是36.9%,非独生子女参与兴趣班的比例是23.5%;不同科目的兴趣班参与度中,也明显表现出独生子女参与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参与度。这一现象,在七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中都存在。男生和女生在选择兴趣班时也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参与音乐/乐器的最多,其次是绘画和舞蹈,比例分别占据兴趣班样本量的13.8%、9.3%和8.3%,男生在这些科目上的参与比例明显低于女生。男生参与度最高的是体育,占比为11.5%,远高于女生参与体育的比例5.3%。男生参与舞蹈的比例仅为1%,是男生参与兴趣班样本量中的最小比例;女生对棋类的热度较低,参与度仅为1%,是女生参与兴趣班样本量中的最小比例。

  在家庭因素中,本文主要看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和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时,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明显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总体来说,绘画和音乐/乐器的参与度较高,棋类和书法的参与度依然相对较低。但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的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却不是最低的,无论是兴趣班的哪一类科目,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反而最低。

  此外,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也不同。如下表所示,总体来说,父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越高。在绘画这一科目中,父亲受教育程度是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参与比例为19.9%,远远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学生参与比例3.9%。同样地,用父亲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和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做比较,书法、音乐/乐器、舞蹈、棋类和体育的参与比例之差都比较明显,分别为7.9%、33.4%、3.6%、6.0%、11.2%。可见,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下,学生参与兴趣班比例的差异是明显的。

  综上,利用CEPS2014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参与兴趣班的规模庞大,不同区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均有参加兴趣班,其中,音乐/乐器、体育和绘画这三类兴趣班的参与比例最高。学生参与兴趣班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总体上遵循“女好静男好动”的规律。学生是独生子女时,更倾向于高质量的兴趣班补习,花费更多时间及经济成本。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越高,父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越高。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不同,九年级的学生参与兴趣班的比例明显低于七年级的学生,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在九年级的课业负担较大,需要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科目(语文、数学等)的学习中,以应对中考。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应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减负政策,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1964年教育部临时党组颁布《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以来,我国就致力于义务教育减负行动,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掀起了减负运动的高潮。但实际是,政府越减负,学生却越累。“校内减校外增”成为学者们一致认同的观点,而课外补习则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在考试及升学中,继续保持优秀的成绩,家长为学生选择大量课外补习机构,这其中也包括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校外时间。因此,政府应提高主流教育的教学质量,削弱学生对于课外补习的依赖,并规管课外补习机构,规范其教学资质和教学条件。同时,应注意到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性别差异,引导男生和女生在不同科目上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的教育投入,缩小社会财富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可以借鉴国外的“补习卷”、补习津贴以及课外补习投资优惠政策等,以此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应注意的是,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选择兴趣班的比例越高,且兴趣班的花费更高,相比学术类课外补习,兴趣班更加凸显家庭之间的经济差距。因此,对兴趣班的规管更应加强,以此削弱教育带来的代际差距的加大。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家庭资本、影子教育与社会再生产”(717741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